“滁州市的广大干群、小岗村的乡亲们让我在这里捎句话给您——他们盼望您去滁州小岗这块改革的热土视察工作。”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安徽代表团审议现场,时任滁州市市长张祥安代表对习近平总书记掏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 “我也请你向父老乡亲们转达问候,我对滁州很有感情。”习近平回忆起1978年到滁州调查研究的往事。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他对当年的人和事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 “我想有机会一定再去!”习近平说。 安徽滁州,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40多年前,滁州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一份大包干的“生死契约”,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那次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叮嘱说,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 1978年,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图源:网络) 两年后,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履约而至,小岗村迎来盼望已久的贵客。 习近平来到“当年农家”院落,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在小岗村,习近平还走进两户人家,询问家庭成员就业、上学情况;又到小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等情况。今昔对比,习近平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来到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图源:新华社) 习近平对农村有着深切了解,对农民充满深厚感情。 全国两会上,见到来自农村的代表委员,习近平总是问得特别细:“你们现在都种什么庄稼?”“村里都有保健室吗?”“去嘎查,路怎么走?”“‘馒头办’没有了吧?” 代表委员也把乡亲们的真挚敬爱,从田间地头带给习近平。“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你喜欢得不得了!”“我们基层的牧民都很喜欢您,都为您点赞。” 2019年全国两会,在河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一位濮阳口音的代表,一口气讲述了8个梦想:温饱梦、读书梦、健康梦、就业梦、环境梦……嘎嘣脆的话语,让现场掌声、笑声连成一片。“这真是我现在希望听到的。”习近平说,“你今天讲的这些,恰恰是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广大农民想过什么样的幸福生活?这是习近平始终挂念的问题。 “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2020年全国两会,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谈起往事。 老百姓给出“三步走”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没关系。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天堂的标准了’,是‘下辈子的愿望’。” “我说,你们再努一把力,大胆想想还有什么更高的境界。”习近平回忆道,“他们的回答是——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呐!”什么是“金扁担”?习近平说:“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今年全国两会上,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现在,曾经“天堂的标准”“下辈子的愿望”早已成真,“挑着金扁担干活”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文/知秋 编辑/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