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时期,如何有效落实《规划》,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我们邀请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编 者 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罗志军 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提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目标任务,是一个重要课题。相关指标体系设置,要既能反映和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程度,又能充分发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去年,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结合重点提案督办,运用专家协商会这个十三届全国政协创新设立的协商形式,组织专家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主题开展了协商讨论。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到指标体系构建的全过程。要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突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突出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中央层面确定全国性的基础指标,地方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构建具体指标。 具体来讲,可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确立现代化指标体系。“农业强”方面,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底线指标,设置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指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强化物质装备水平的指标、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创新的指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指标。“农村美”方面,要从基础设施数量覆盖和质量提升两个维度选择相应指标,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便利化;以教育、医疗、卫生为重点,设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指标和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指标,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人居环境健康化。“农民富”方面,从着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科学合理设置指标。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吴晓青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美丽中国建设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真切感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改善和提升,真切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连续4年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进行了跟踪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各有关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嘱托,坚持高位推动、瞄准方向、系统推进、创新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要统筹好乡村振兴“衔接之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农村的产业布局、空间格局和社会格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整体性、系统性水平。要演绎好绿色发展“美丽宜人”,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治理,正确处理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发展元素的关系,打造山清水秀、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要彰显好共建共享“业兴人和”,充分调动农民主体力量,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打好种业翻身仗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张 勇 去年制定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要落实好此方案,需要针对当前种业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种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多主体协同发力,通过重点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种业面上科技整体进步。 推动种业振兴是政府、科研机构、种业企业的共同责任。从政府的角度,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加快健全政府引导、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参与的种业发展共建共享机制,各级政府主要侧重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供给,推动育种资源向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公平开放,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地区协同,上马种业项目、建设种质资源库等要加强统筹、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从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的角度,要进一步健全“产学研用”融合新机制,通过建立收益分享机制等方式,促进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育种创新成果加快转移转化,推动形成育种研发与品种推广有序分工、密切配合、权益共享的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种业科技重大课题。从调研情况看,我国农业生物育种设施平台分布在不同单位,规模小、力量散,大多习惯做“短平快”的工作,导致突破性创新品种少,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研究不够。建议对种业科研创新需求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轻重缓急,明确时序安排,聚焦种业中玉米、大豆、猪、牛等“卡脖子”品种,明确国家重大课题进行攻坚,整合多方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科技突破带动面上创新发展,降低种业对外依存度,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刘永富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设立5年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搞好过渡衔接。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这是底线任务、政治责任。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成果,防止规模返贫。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促进脱贫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和实现就业持续增收,强化对原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的帮扶,用好各类帮扶力量,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共同富裕迈进。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抓好保证粮食安全、发展乡村产业、加强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陈晓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实现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重点扶持“粮棉油”生产性服务组织,提高为农户服务的能力。建议在现有农机服务、植保服务、供销服务的基础上,扶持引导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向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支持服务组织根据农民意愿广泛开展单项、多项或全程托管的服务。 重点扶持“果蔬茶”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农户+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民单打独斗、打造品牌难、产品营销难等问题。建议在各类农村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建设项目中,优先安排“果蔬茶”农民合作社项目建设。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营销。 重点扶持“畜禽水产”龙头企业提高规模化养殖的能力。养殖业产业链条长、自然和市场风险大,靠一家一户生产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因此依托龙头企业走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是必然选择。建议尽快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扶持“乡村旅游”村,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服务能力。据统计,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带动上千万农民就业增收,但仍与旺盛的需求存在差距。建议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统一规划,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的功能作用,集中进行“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大力发展生物育种 全国政协常委 万建民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总体安全。发展生物种业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提升作物单产,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生物育种竞争加剧。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推动着精准化、智能化、工厂化的种业科技革命。重大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驱动从人工智能到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周期出现。 在此情况下,我国农业生物育种面临较大挑战。如关键核心技术原创不足、重大产品迭代升级滞后、生物育种创新活力不足等。生物育种组织体系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能力尚未形成。建议: 聚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关键物种,克隆具有重大育种价值新基因;创新融合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关键技术,构建起精准高效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多样化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战略性新品种,推进产业化。建设完善基于创新链系统布局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能力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继续端牢中国饭碗 全国政协委员 陈萌山 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十四五”时期,粮食需求增长压力下,确保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以及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重要基石。 《规划》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三个约束性目标有两个涉及粮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重农抓粮、稳产保供的坚定决心,体现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规划》重申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抓粮保供工作机制,“经济账”与“政治账”一起算,解决了“谁来抓”的问题;提出十二大保障工程,落实抓粮保供重点内容,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设计,解决了“怎么抓”的问题。 贯彻落实《规划》要求,要突出重点,坚决维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保障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的底线安全。加强顶层设计,对不同重要农产品保供战略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协同推进。增加政策供给,强化政策、资金、服务和人才保障,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坚持科技支撑,推动重大科技联合攻关与推广应用,提前谋划战略突破性技术。做好风险应对,提升重大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期报道由人民日报记者李昌禹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张丹峰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4日第18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