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图为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2021年11月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画面。郭中正摄(新华社发) 今年元旦,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传回的一组精美图像,图为环绕器局部特写。国家航天局供图(新华社发) 2021年,全国支援河南防汛救灾。图为2021年7月23日,空军某汽车运输团官兵在加固河南省长葛市南席镇马武村双洎河沿岸堤坝。高玉豹摄(新华社发) 2021年1月6日,大连海洋大学的志愿者推着满载的三轮车上坡,将物资送到学生宿舍。大连海洋大学供图(新华社发) 2021年7月3日,家长带着孩子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党百年庆祝大会景观前参观游览。陈晓根摄(人民图片)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所说:“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中国声音:青春誓言与深情告白 这一年,许多铿锵有力的话语萦绕耳畔,让世界听见充满自信的中国声音。 这声音是青春誓言。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来自青少年的铿锵表白无疑是最亮眼的风景之一。 由1068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组成的献词方阵,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这番激动人心的场景让镜头前的无数人热泪盈眶、情感共鸣。瞬间,全网刷屏。 广场上,回应他们的是习近平总书记。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 这声音是深情告白。 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无数人泪眼模糊。 这是18岁的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那时,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陈祥榕坚定地说。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 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直到2021年2月,《解放军报》刊发边防斗争一线官兵先进事迹的综合性报道,首次披露4名解放军官兵在边境牺牲全过程,人们才看到他们的故事,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他们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誓死守护祖国山河。 2022年元旦伊始,一面去年八一建军节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国旗,跨越5000多公里被送到了喀喇昆仑高原,交到肖思远烈士生前所在连队。那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祖国安宁的一线。 收到国旗后,边防官兵在喀喇昆仑山谷齐唱国歌。在“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八个大字映衬下,五星红旗格外鲜艳。面向国旗,边防官兵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响彻山谷。他们用行动向祖国深情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中国瞬间:那些仰望星空的时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1年,我们忘不了那些光彩夺目、令人激动的中国瞬间。 我们一起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感受一个百年大党的朝气蓬勃;我们一起守候中国航天追月奔火,遥望中国人迈向宇宙更深处;我们一起经历“晚舟归航”,看到中国共产党永远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坚强的后盾…… 仰望星空,2021年有无数闪烁的中国瞬间。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在距离地球3.2亿公里之遥的火星上,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再次迈出重要一步。27天后,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广漠的星球、红色的土壤、挂着五星红旗的“祝融号”,一张张清晰的照片拉近了我们与浩瀚宇宙的距离。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它是中国卫星史上首个太阳专属的“摄像师”,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中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探日”时代已然开启。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空间站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步完成,核心舱是第一个上天的舱段,也是整个空间站最基础的部分,之后所有的舱段都将以此为起点进行叠加。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在轨驻留3个月,于9月17日顺利返回。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送入太空。这次,3名航天员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无论神舟十二号穿云破日、光耀四方,还是神舟十三号与月亮浪漫同框,这一年的中国,都想让人抬头看天。 也许并不让人意外的是,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55次,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国各行各业,这一年与之相伴的还有很多项“世界第一”,2021年,全球成交的新船订单量是1846艘4573万修正总吨,而中国承接的有965艘2280万修正总吨,位列全球首位;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74亿美元,连续两年成为世界冠军…… 2021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释。“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中国故事: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2021年,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用实际行动撰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 2021年7月24日下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的师生群,突然被一排排“本人志愿报名参加”的消息刷屏。 彼时,因德尔塔变异株在江苏省南京市等地传播,当地疫情防控压力陡增。江苏省医学高校主动响应南京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统一部署和支援请求,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9所高校3600多名高校师生志愿参加到核酸检测的工作中。 事非经过不知难。师生们经过培训,深入南京市各社区一线,他们的手因戴手套太久而变得发白,脸被口罩勒出了红印。还有的同学在结束核酸检测晚班工作后,得知社区里有高龄老人和残障人士不便出门,主动请缨前往住户家中进行上门采样,一直忙碌到凌晨。 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这是中国为抗击疫情付出努力的一个小小缩影。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中国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1/3,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让我上!”郑州联保中心某汽车团某连战士连夜递交58份请战书,奔赴救援一线。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遭遇多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危难关头,人们的心系了在一起,众志成城、风雨同舟。 这是一场“逆行”。在中牟县抢险救灾的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官兵连续奋战12小时,他们的脚被水泡得浮肿,满是褶皱,短暂休整时,有的人席地而睡,有人坐在椅子上就打起了盹。 每个人伸出的援手,成为这个夏天温暖的洪流。在郑州地铁五号线,第一天上班的实习医生穿上随身带的白大褂,跪在地上为伤者做心肺复苏;有市民被暴雨汇聚的急流冲走,危急时刻周围群众从四面八方跑来,一起蹚水走向洪流中央,紧紧拉住了被困者;在郑州东站,管乐团的孩子们演奏起《我和我的祖国》,为滞留在此的旅客们加油打气…… 这一年,我们的中国故事中,有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的快乐。 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金32银18铜,以优异的运动成绩、精彩的赛场表现、昂扬的精神风貌,赢得全世界关注和尊重。在赛场的输赢之外,中国运动员拼搏的精神、宽广的胸怀,让我们记忆犹新。 他们中,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跳水新星”全红婵以三跳满分的成绩夺得女子单人十米跳台金牌。赛后,教练将她高高托起,并在采访中透露,全红婵每天的训练量以百次计,每次训练都全力以赴,“她值得她的成绩”。 他们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2岁的老将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这份震撼和感动无法用奖牌衡量。赛后采访中,苏炳添说:“我希望年轻一辈继续发扬这个项目。我相信中国的短跑总有一天会站上领奖台!” 他们中,有“赢得起”更有“赢得有风格”。在乒乓球女单颁奖仪式上,金牌得主陈梦主动邀请日本运动员伊藤美诚一起登上最高领奖台合影;在羽毛球女单1/8决赛中,何冰娇面对对手意外因伤退赛而难过落泪,“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好好跟她拼完这场球”;汪顺在夺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之后,在泳池边上向连续参加5届奥运会的匈牙利泳坛老将鞠躬致敬……中国健儿阳光、自信、真诚的形象,让世界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 2021年过去了,但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中国出彩的华章,却永远写入了史册。(记者 李贞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12日 第 05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