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感谢中国 感谢“一带一路”

北京时间:2021-12-17 05:22|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张荣耀|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老挝留学生参加研学活动并在复兴号高铁列车上留影。  资料图片

老挝留学生课间与老师讨论问题。  新华社发

老挝留学生在中老铁路研和铺架基地。  资料图片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老挝自此迈入铁路运输时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日下午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习近平强调,几天前,我收到几位曾在中国上海学习铁路专业的老挝留学生写来的联名信。他们一致表示,要把在中国学到的本领贡献给中老铁路的运营和发展,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中老友谊的未来在青年,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中方愿为中老友谊之路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写联名信的学生,正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届老挝留学生毕业生佟朗、苏宋、帝佳、宋小麦、凯发、妮娜、李磨、陈思、冯图9人。学成归国后的他们,被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录用,成为老挝第一代本科层次的铁道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说,是“一带一路”倡议让他们能够在中国学习,有了宝贵机会实现成为“老挝詹天佑”的闪耀梦想。

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从中国连进了老挝

“你好!我现在正在老挝家中上网课,通过测试后就可以去中老铁路进行实地培训了。”12月7日,与记者远程连线时,佟朗激动地介绍。他说的网课,是岗前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劳动安全、接触网规则、电力规则、工务规则等铁路相关知识。

对于即将进入中老铁路工务段从事维修工作的佟朗而言,这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记者问他学得怎么样,佟朗自信地说:“感觉自己掌握得还不错,希望能早一点学以致用。”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主要靠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最近通车的中老铁路是老挝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而老挝国内学校并没有开设铁道工程的课程。

4年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构建“一带一路”铁路教育国际化新模式。自2018年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共招收3批31名本科、硕士老挝留学生。佟朗正是“一带一路 澜湄合作”中老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项目首批9名学生之一。

去年11月,佟朗和同学们从上海返回老挝,第一时间在中老铁路建设工程上展开毕业实习。那时,中老铁路建设进入关键时期,铺设轨道、放置桥梁梭头、设置公里路标……老挝留学生们跟着中方带教师傅一起,为中老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从老挝历史名城琅勃拉邦,到中老边境的磨丁站,佟朗跟着中铁二局铺轨队,一路学习实践。“钢轨的运输、调度都是机器来操作,人工主要是协助调整轨枕。”佟朗感慨,“我之前从没见过那么大的机械。参与了中老铁路的建设,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激动。”

除了铺轨,佟朗还参与了树立标识的工作,一直忙到今年11月。“有公里标、曲线标、坡度标等,先是测量队测出里程,然后告诉我们,我们就在一些点上放置相应的标识。”佟朗说。

另一名留学生冯图领到的实习任务,是完成万象至万象南段桥梁墩台基坑、垫石的测量。他回忆说,实习期间,在上海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派上了大用场。测量要以最精准的数据来呈现,才能帮助施工队搭建桥梁。

“我们虽然只是中老铁路上的小小的‘螺丝钉’,但仍感到无比自豪。”冯图说。同样进行了测量工作的凯发热情地说:“我自己参与了测量,我知道中老铁路很安全。请大家放心,欢迎大家来乘坐!”

中老铁路地处云南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山区,铁路途径地区约70%属于山区,桥隧占比高达87%以上,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实习期间,李磨跟着中铁五局的测量队深入山里,进行路基测量。

“天天跟着师傅忙,跑测量,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宿舍。”回忆起实习经历,李磨说,以后老挝再造铁路,一定会用到这些测量技术,他会把学到的技术再教给其他人。“我们是幸运儿,第一批进入中老铁路工作,因此实习阶段很忙,但是很充实。”

中老铁路通车后,同学们在社交媒体平台转发了视频直播等各种形式的报道,一同见证了这条友谊、科技、绿色、开放的跨国铁路穿山越岭,见证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成为现实。他们说:“在上海的学习让我们赶上了中国的新时代,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从中国连进老挝,也连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努力成为“老挝詹天佑”

时光荏苒,回首几年来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同学们心潮澎湃、记忆犹新。

2018年9月,佟朗等9名老挝留学生从万象到昆明转机,深夜12点终于到达上海,见到了举着接机牌的老师们。乘车看过一路美丽的都市夜色,他们抵达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徐汇校区。

“老师给我们买水、铺床单,陪我们聊天,非常亲切。我当时问,刚刚车子怎么好像在空中行驶呢?老师告诉我这是上海的高架桥。那时我还不是太明白,对上海充满了好奇。”佟朗说,在老师和中国志愿者朋友的帮助下,同学们很快就适应了,渐渐地把上海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他们坐着“复兴号”高铁去了北京,参观了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和詹天佑纪念馆,也登上了曾在课本里读到的万里长城。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国高铁的速度,又快又稳,上海到北京,4个多小时就到了,我惊讶得说不出话,一路上都在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风景。”苏宋告诉记者,“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老挝的时候,我曾经想过,会不会自己有一天也能实地感受。真到了长城,尤其是看到中国造的第一条铁路,非常震撼。”

第一次坐高铁,这趟旅程在老挝留学生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站在长城上,他们眼里有了光:要当“老挝詹天佑”,学好知识为老挝铁路建设作贡献。

“他们承担着实现老挝铁路人才从无到有的使命。”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李培刚看来,虽然这些孩子说不出“使命感、责任感”这样的词汇,但却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李培刚说,中老教育水平存在差距,老挝学生来到中国要学汉语,这对他们是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重考验。比如,要想吃透一个复杂的工科概念,首先要把中文译成老挝语,然后再去理解,最后再用中文作答。“老挝学生们非常用功,拼命读书,从不逃课。到了期末考试,老挝同学的一些专业科目成绩一点不比中国同学差。”

老挝留学生们的勤奋刻苦,也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陈青长为之动容。

“校园里网络信号有时不稳定,疫情期间,为了获取更好的网络质量,大冬天里,两个老挝同学坐在宿舍外的阳台上共用一个手机上网课。我看到那个场景,觉得非常感人。学校食堂网络比较好,有的老挝同学就在那坚持学习到食堂关门。”陈青长告诉记者,老挝学生读书十分自觉,他们中的大部分到中国半年后,就能用中文和老师同学们正常交流,各学科的平均分也在同专业学生里名列前茅。

除了学习铁路建设、运维知识,老挝留学生们还被中国工程师攻坚克难、锻造精品的工匠精神所感染。

老挝的首都是万象,而上海地铁博物馆正好位于名叫“万象城”的商业中心。这份美妙的巧合,让苏宋倍感亲切。在上海地铁博物馆研学过程中,他领略到“豆腐里的钢铁长城”是怎么炼成的。外国专家曾说上海地质松软,不宜建隧道工程,但是“上海地铁之父”刘建航院士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造就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地下交通管线之一。

“时刻把安全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握在手中、落在地上。”中国技术专家的箴言,让老挝学生们受益匪浅。同学们都意识到,成为“老挝詹天佑”不能只用嘴说,要用能力来实现。

对于这份难得的学习经历,老挝学生们满是感激。在联名信里,他们说: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己既是澜湄合作的受益者,也是中老友谊的见证者。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老挝青年,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学校“爱科技(ASciT)”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在中国学习期间,老挝留学生们系统掌握铁路专业知识,也开展各类研修实践、参与多样文体活动,感知篆刻、陶瓷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场跨国的人才培养,不仅为中老铁路输送了本土技术管理人才和工程师,更培养了中老两国的“民间友好使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留在上海的老挝留学生们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那时辅导员反复叮嘱我们,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回宿舍后第一件事是洗手。”佟朗说,辅导员会帮他们采购生活用品或学习资料,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还送来口罩等防疫物资。

“吃米忆田恩,吃鱼念水情。”老挝留学生自发组织起来,那时,他们有人在上海,有人在老挝,大家在网上联系,自己拍摄、剪辑,最终制作出一段6分钟的小视频,每个老挝学生都用中文送出了“武汉加油”“上海加油”“中国加油”等祝福。

去年10月,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举办的“外国友人故事汇大赛”上,陈思深情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并分享说,自己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留在上海与中国朋友一起应对疫情。真挚的表达感动了评委和观众。

老挝留学生还与中国小伙伴们一起创立了名为“中老铁路通”的微信公众号。苏宋说,想通过网络平台向老挝人民普及铁路安全知识,展示老挝的文化和风俗民情,也和更多人分享日新月异的中国故事。

苏宋将微信头像换成了他自己拍摄的中老铁路湄公河特大桥的照片;凯发已经跟中国带教老师学会了“不晓得”等四川方言;佟朗告诉记者,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交到的众多中国朋友,在中国体验的地铁、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等,都让他十分怀念。

中老铁路及奔驰在上面的“澜沧号”列车,不仅给这些老挝留学生们带来了喜欢的工作,更承载了历久弥坚、历久弥新的中老友谊,也是“一带一路”“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生动说明。

“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越来越忘不了、越来越舍不得中国这个第二故乡……”联名信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拳拳感恩之情。老挝留学生们说,他们既要当维护中老铁路运营的工程师,也要当搭建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

12月4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将开展国际间科技合作,推进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本土化标准体系建设、国际化应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培训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说,中老铁路开通后的运行维护是关键,需要大量的本土化高级铁路技术人才,今后将聚焦重点、精雕细琢,为老挝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逢喜事精神爽’。盼望已久的中老铁路开通了,我和我们国家的人民都非常开心和振奋。老挝人民盼望的幸福生活,随着这辆火车奔驰而来!”第二批老挝留学生李东表示,他为第一批毕业生骄傲,也希望毕业后能为中老铁路服务。(本报记者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17日   第 05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