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不拿工资还特别出力的临时工吗?” “有,家委会成员!” 最近,有关学校家委会的两件事成了新闻:深圳某校初中二年级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学生家长为教师送礼,负责人公然催促送礼进度,后被有关部门叫停;福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严禁家委会收取“班费”、组织“谢师宴”,或以任何名义向教师赠送礼金礼品及有价证券等行为。 变味的家委会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网友留言及当地教育局回应(图源:人民网) 一 2012年,教育部曾下发通知,提出要在全国幼儿园和中小学内建立家委会。通知对家委会的职责有明确定位:参与学校管理(包括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提出意见建议、支持配合学校工作、监督改进)、参与教育工作(包括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等)、沟通学校与家庭。 这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沟通家校搭建桥梁。但一些学校在执行过程中,让家委会变了味。 岛妹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家长们表示,现实中家委会的工作重心简化成了“无条件支持学校所有的工作”。 例如北京某小学家长华女士,曾连续3晚到孩子学校“加班”搞卫生。因为孩子所在班级换了新教室,但上一个班级留下很多垃圾,墙面也不干净。于是,班主任找到家委会,让大伙儿帮忙改善教室面貌。学校私心想着找家长干多省心,到外头找清洁工还得花钱。所以,本着“学校一声喊,咱就只能干”的心态,华女士每天下班按点去学校报到,给孩子的教室搞卫生。 中学家委会也不遑多让。某中学家委会成员徐女士告诉岛妹,她孩子所在的班级家委会分工明确,除了正副会长,还有专门负责安全、组织、宣传的委员。日常活儿不少,比如美化教室、组织各类校园赛事、为学生挑选演出服饰、排版制作班级文化墙等。 既然这么累,为啥还要加入家委会? 有家长说,孩子进了新学校,家长可以通过家委会跟老师加强沟通;有家长盘算,通过为班级做事,可以在老师面前给自家孩子加分;有的小学干脆把父母加入家委会的孩子统统提为班干部,老师的理由很充分:“孩子他爸妈在家委会做这做那,给娃一个班干部当当算啥?” 某小学家委会成员“热心帮助美化教室”。图源:网络 二 家委会可没那么好进。武汉某高中一名家委会成员刘女士告诉岛妹,家委会不容易进,进去后还得使尽浑身解数表现,比工作还卖命。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某小学的几位家长为加入家委会而晒出“神履历”“神学历”。“在知名外企做HRD、某知名投行投资人,这些家长履历我都见过。虽然夸张,但靠硕博学位、职务头衔竞选的家长属实不少。”刘女士说。 上海某小学家长晒出“神履历”。图源:网络 在实践中,一些学校故意模糊家委会职责边界,打着“为孩子好”“支持学校工作”“孩子教育不能光学校承担,家长也得分担”等理由,无限放大家长职责,把家长变成给学校打杂的义务工。 前不久,有岛友留言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铁路工作人员,结果老师知道了,于是,每次有老师的亲戚朋友坐车,都要求他给特殊待遇;还有的岛友说,上学时自己打扫教室、卫生区,当了家长还得给孩子打扫教室、卫生区。 更有甚者,在一些家委会成员眼中,今日之殷勤,能换来孩子在学校被区别对待、高看一眼、开开小灶,因此借着家校协同的名义送礼、请饭、互换资源。 最近网上有一名初一家长称,教师节快到了,班里的家委会会长在群里发消息说,“经家委会决定,要给主科老师准备礼物,预计花费2000多元,人均几十元,通知各位家长知晓”。 这位家长很不满意:学生自己准备点鲜花、制作个小礼物给老师过节,是人之常情;现在家委会突然冒出决定,要求集资送礼,以后是不是每个节都得送?是不是还得请老师吃饭?我要不送,家委会不得把我当成刺头,怂恿老师给我孩子穿小鞋? 还有家委会提出,由家长集资设立班级奖学金,用于奖励“成绩好、进步大、有突出事迹”的学生。家长王先生就很疑惑:奖励这么小的孩子要靠奖学金吗?学期结束剩下的钱咋办?有些家长捐得多,老师会不会让他们的孩子“有突出事迹”?这种建议的最终获利者往往是最先倡议的家委会成员,其他家长虽不情愿,但碍于孩子,只能敢怒不敢言。 这都是典型的裹挟效应。 某家委会提出由家长捐款设立奖教奖学金。图源:网络 三 变味的家委会,无疑是畸形家校关系的集中体现。 在全国推广家委会制度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家校之间确实缺乏良性互动。尤其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家校交流主要靠孩子口头转达,“假传圣旨”时有发生。那时,家长也乐意把孩子全部托付给学校:“我家熊孩子不听话,该出手时就出手。” 家校关系究竟为啥变了味?有人说,因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过去那种“散养”方式肯定不行;有人说,孩子越来越金贵,学校不敢严管,怕出事担责,于是就把家长拉进来“共建”“共教”;也有人说,这是社会风气使然,学校铆着劲比拼资源,教书育人反而“退居二线”,所以找“有能力”的家长办事就是必然的…… 无论是家长期待给孩子“走捷径”,还是学校希望“换资源”“找劳力”,把家委会变成“学校临时工组织”“变相小圈子联谊会”等,都偏离了教育本质,更影响教育公平。 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家长代表以适当的方式适度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及教育教学活动无可厚非。但如何厘清边界,什么是分内事、什么是越界事,都该有更清晰的划定。如果权责不清,就容易变成一笔糊涂账,要么徒有其名,要么多了些免费打杂劳力,要么成了有钱有势的家长与学校间的利益交换。 家委会的问题显而易见,不改不行。通过整顿家委会给家校关系正本清源,也是一种减负。 文/点苍居士 编辑/绫波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