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八角功劳叶,千层节骨风(文 / 古广祥)2021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九)是先父古剑锋先生百岁诞辰日,原计划于诞辰当日在香港举办纪念活动,鉴于疫情原因而取消。兹以中药联“八角/功劳叶,千层/节骨风”为题,撰文纪 ...
八角功劳叶,千层节骨风 (文 / 古广祥) 2021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九)是先父古剑锋先生百岁诞辰日,原计划于诞辰当日在香港举办纪念活动,鉴于疫情原因而取消。兹以中药联“八角/功劳叶,千层/节骨风”为题,撰文纪念----医中翘楚,众人伯公。 古剑锋先生(1921--2014) 家父古剑锋,名耀南,字联生,公元1921年农历八月初九生于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下告岭村。为支援海南建设,父亲于1956年赴儋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直至1975年移居香港,翌年在香港元朗成立“古氏医馆”。八十年代末,老人家退休返回儋州居住,2014年农历十一月初六在海南儋州与世长辞,享年93岁。思念父亲泪暗滴,这种悲痛,惟中药对联可表,联曰:朝天/起目/沉香粉,温物/垂珠/透血红。 父亲是一本很厚的书,其名字实乃一部传记也。由于老人家受旧礼和传统文化等因素之影响,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之习惯深入坊间。父亲教育子女可谓严苛,他要求子女做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这些规矩看似与时代脱节。然,礼,养人心,利后嗣,弘扬无可厚非也。 良好的礼节是由人的知识和生活环境所决定,我们在“克己复礼”家庭中成长,这种儒家伦理已成为家中各人的日常生活准则。与人交往,我们能不“礼贤下士”乎? 八十年代中,父亲在儋州成立客家联谊会 “家庭”是基本的社会化场所,它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才能把“家庭”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使之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父亲根据自己对“父亲角色”之理解,以及家人对其之期望去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幸福。父亲是家中事务的掌舵人,也是目标制定者,蒙泰格尼说过:“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说,父亲是以自己的生命阅历去阐述“父亲角色”,其意志、品德、格局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由于古家兄弟姐妹多,生活可谓艰难,“四季未曾尝肉味,三年何止缺鱼腥”是我们当年的真实写照。父亲精医肺结核、肝炎及癫痫病,母亲精医妇科,他们白天忙于医院工作,晚上还要出诊,业余钻研疑难杂症。父母之所以无所不能,实际上是被身后家庭责任所支配与统驭着,有中药联为证:白幕/延胡/贡术,黄昏/洗瘴/彰丹。邻居及亲友劝他们劳逸结合,惟见父母说道:“我们每日望着饭桌上的孩子们,哪有休息之权利?”我再以中药联“化米先生/担水桶;却愁使者/过山岗”来诠释父母日复一日之尘劳细节。 1989年,儋州市市长邱宏民(左)在那大接待父亲 在培养子女方面,父亲有着自己的“教子观”。他认为,爱子而不教,犹如不爱也,又曰,若要子女成才,须“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唯此才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德乃生命之基。从父亲给我们兄弟起名“育祥,定祥,广祥,海祥,波祥,涛祥,奔祥”可知其对道德、博爱、仁义之崇尚。 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六十年代中,父母在临高县和舍圩与儋县新村交界处白马路开设“工农诊所”。每逢圩日,父亲一早就让子女煮好一缸开水放在路旁,供赴圩者解渴,若有长者途经诊所,则要求子女搀扶入屋小坐。在白马路居住期间,每逢农忙季节,父亲总让子女帮助村里缺乏劳力之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俗话说得好,力贱得人敬,古家孩子还是讨人喜欢的。 2003年,我陪同父亲接待访港的英国中医学会会长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渴望子女成才是每一位家长的最大心愿。我认为,“海末/天门/甜远志,叩仁/兼句/走边疆”中药联,最能诠释父亲对子女之期待,有事例为证。 记得幼时,晚饭后,若有邻居串门,父亲总让我斟茶倒水,挑灯陪坐,意在倾听长辈之宏论。若逢公社或县城有重要活动,父亲总是轮流把子女带上,希望亲近仁者及借此懂些社交礼节。父亲的这种安排不经觉炼就了我较同龄人成熟的性格。 马克思说过: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变得三头六臂。我自幼就接受父亲之“课程”安排,如,抄书练字,让我成为学校刻写“蜡板字”和抄写“黑板报”能手;又如,抄写《增广贤文》、背诵《三字经》及恭听父亲讲“古仔”,让我的写作能力领先于班上同学;再如,背诵《药性赋》和《汤头歌诀》,让我懂得了“药本/扶益,夫须/寄生”之真谛。可以说,正是这些岐黄知识,为我撰写中药对联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之才华及其奋斗目标,“爱国,爱港,爱家”是父亲的人生信条。香港殖民地时代,港英政府把中医排挤在医疗卫生系统以外,中医师正常的救死扶伤却被当局视为“非法行医”。有鉴于此,1996年,父亲联合香港一批志同道合者成立“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志在为弱势中医师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中医药正名,父亲“去水/怀山/千里及,游冬/打夏/两头忙”,他每年领衔在港澳台地区,或在东盟国家举办学术会议。国际同道评价:剑锋先生既在舞台上,又在角色中。 泰国副总理和卫生部长为古剑锋先生签发证书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过:“一个男人应该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他的马,也不是其他的饰物,而是他的人品。”鉴于父亲拥有“诸乘/广术,至掌/光风”之盛誉。1999年,他获推选担任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永远会长,2003年被美国国际医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12年先后出任台湾亚太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荣誉总会长、海南儋州市中华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海南儋州市孔子学会名誉会长。 仁榔/上甲,德菊/真丹。这是众人对父亲的评价。父亲91岁及93岁华诞时,台湾政要连战、洪秀柱,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以及美国知名人士陈香梅、孙中山孙女孙穗芳等题词祝寿。 心存善念为之爱,父亲把这种“亲亲”范围扩大到“泛众”领域。家父生活虽节俭,但没有忘记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在祖籍五华县梅林镇捐助“古剑锋教学楼”,并向学校赠送图书。事事关己,博爱众人。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父亲出资筑凉亭、修祖坟和祠堂,修桥铺路达20馀处。 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抢修广东增城“文公祠”,父亲几经努力,“文公祠”很快得到修复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善人者,人亦善之。社会人士对父亲极为尊重,称老人家为:医中翘楚,众人伯公。 父亲在港接见医学专家,右为广州市副市长陈绮绮 父母康健乃子女之福分。父亲一生与吃药无缘,他深知“体勤增寿”之意义,故此,八十多岁仍坚持每天晨运及晚饭后散步。但凡外出办事,他首选步行或骑自行车。 人为生而食,非为食而生。父亲遵循“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之原则,他常说,要让食物成为自己的药品。老人家饮食十分简单,早餐两个包子,或一碗麦片粥,再饮一杯田七粉水;正餐以清淡为主。这就是老人家“因预/知微老,当归/制首乌”的养生秘诀。 南非医生专程来港向父亲请教中医养生知识 生活是一种锻炼灵魂的过程。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先父以品格遗后人,相信古族人,客属人,儋耳人,乃至两岸三地岐黄同道当会缅怀与传颂。我撰中药联概述先父之不朽品节,联曰: 矢甲/飞生/锦带; 名香/会及/多邦。 写于2021年8月26日 注:文中加粗句为中药对联 作者 古广祥 古广祥,资深媒体人,岐黄鼓手,社会活动家,独立思考人。 现任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智利及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曾任海南省三亚市政协第一届委员,海南省政协第二、三、四届港澳委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级经济顾问、广东省广宁县经济顾问、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会长、泰国中医药协会名誉会长。 主要著作:《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闲把人生细思量》《文论所以然》。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