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迪《风雨牧归图》 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无法估量,酷爱书画作品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是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许多书画收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载体,同时更是美的化身。人们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书画收藏乃鉴赏之事 所谓鉴赏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方面。鉴是指鉴别藏品的真伪、优劣,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而且需要学识修养,博览群书,广积资料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赏则是对藏品的赏析。对初涉书画收藏的新手来说。“鉴”的能力不必俱备。但“赏”的能力必不可少。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书法、绘画、篆刻方面的基础及修养,在欣赏书画时,要能够看到书画的意境、涵义;其次是了解书画创作的基本方法与创作过程,只有通过观看和悉心研究书画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眼力和评判水准,才能够藏有所获;再次是多跑美术馆及画廊、展览和拍卖会,多看实物,观赏名家作品真迹的艺术风貌,了解一些书画作伪的常识。既看真迹,也看赝品,多进行真伪对比,多请教名师藏友,在观赏实践中领略其奥妙,提高对书画的鉴别能力;最后还要从藏品的笔墨、技巧、气韵、色彩、质材、题跋、印章几个方面入手,注重了解画家本身的经历、所处年代、创作过程、个性风格、笔墨程式、书画流派等辨证分析,立体考证。不然,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张假货,那真是废纸一张。 书画收藏是复杂之事 书画收藏和投资本身是很复杂的事情,但也有些基本的技巧可循。首先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谨慎为宜。拍卖市场售出的书画,少则几千几万,高则数十万,上百万,初入门者最好留意那些中等名家的作品,往往价格不高,但质量较好;其次不要购买有争议的作品。因为书画市场上伪品甚多,如不细心,以真货的价买了假货,不仅丢了资金,还会挫伤个人锐气,挫伤自己的胆识;再次不要四面出击,广泛收集。要选择一个门类,或者某个时期,某种题材,某个画派,甚至某个画家的作品,集中精力弄懂弄通某个类型或某个画家作品的行情,掌握其艺术特征,做到心中有底有数,这样才会稳操胜券。如果要广收博采,那必须有高深的资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达到目的;注意收集各种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了解和研究,例如书画报刊、艺术投资文章书籍、拍卖图录和拍卖成交价格表,只有广泛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保证投资的收益;最后要把握好出让时机。出让艺术品,是艺术品投资的后续劲作。只有出售,才能获取收益。 一、艺术品价值 一般情况下,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大抵一致。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其经济价值自然不菲。这里的艺术价值是指技法的难度、高度,时代气息,格调修养和风格等。 二、作者知名度 有时候一幅相当优秀的画作,因为画家的名气所限,价格总是上不去。而一张普普通通的画,只因是出自名家之手,价格却惊人的高。 三、作品存世量 按照供求规律,供不应求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这就是为什么画家去世后,价格往往会上升的原因。 四、力作与庸作 作品的精与劣影响着作品的价位。同一画家的作品,精品力作与应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如同样是张大千的山水画,代表作《石壁寒泉》可拍卖至100万元以上,而一般作品如《林壑闲游》仅值数万元。书画市场上作品应尽量买真、精、新。真是前提,精是到位,新是货色和品相成色。 五、题材的意义 题材不同,大大影响书画价位的确定。如傅抱石的代表作《丽人行》,取意唐代诗圣杜甫《丽人行》,从一侧面反映盛唐雍容气象,也暗合现代人优美的审美性情,价格升至1078万元的天价。而他其它题材的作品却在数万至数十万元间。 六、审美的差异 审美意识既有客观的社会标准,又具丰富的个性差异。每个收藏书画的人都有理由保持自己的主观爱好、趣味。如李可染、陆俨少,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价位不一。北方人喜李可染,南方人收陆俨少。 七、人为的拉抬 健在书画家的作品价位是不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为的炒作。现代社会的宽松环境和开放心态,使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地包装、炒作作品,这在拍卖行中并不鲜见。有些官僚的书画作品价格,靠一些职位和利用别人趋炎附势,甚至拉抬至超过清代画家的价位,一旦职位变化,就会严重下跌,短时间很难再达到原来的价位,这显然是人为炒作。谁跟风吃进,很可能全线套牢。 八、科目及形式 中国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中国书法有楷、草、隶、篆、行五体。一般来说,山水画价高于人物,人物画价高于花鸟,楷书价高,行草次之,篆隶再次之。尺幅的形式大小对于作品的卖点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也需要买家擦亮双眼,多收藏一些精品作品以期待更大的升值。 必要而深入的学习是收藏之基石,也是投资的保障,更是艺术的熏陶与涵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就会有多少乐趣,也会获得多少身心和收益上的双重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