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退伍老兵沈援朝用大爱书写人生(丽水日报记者陈炜芬摄影/华侨快报记者郑建新)今年70岁的缙云县退役军人沈援朝,和10年前的模样大不相同。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积劳成疾,一次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历经生死劫难,他凭 ...
退伍老兵沈援朝 用大爱书写人生 (丽水日报记者 陈炜芬 摄影/华侨快报记者郑建新) 今年70岁的缙云县退役军人沈援朝,和10年前的模样大不相同。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积劳成疾,一次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历经生死劫难,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说起话来也不似当年那么中气十足,身板也消瘦了许多…… 但在他身上,总有一些习惯没有改变。比如,墙上挂着的那幅“军魂永铸”,几十年纹丝未动,一颗爱军拥军的心跳动得澎湃有力;兴建樟溪排灌工程,治理“母亲河”,回报桑梓,不遗余力;开办敬老院,收留孤寡老人,创办“残疾人之家”,公益路上,永不停歇。这就是退伍老兵沈援朝,用大爱书写人生。 沈援朝被第三届中国新农村建设论坛组委会评为“三农功勋人物”,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向他颁发获奖证书。(摄影/华侨快报记者郑建新) 拥军路上笃定前行 每年7月底,沈援朝总要忙上几天,联系果农,和水果批发商沟通,到超市选购饮料……从2005年开始,每到“八一”建军节,他都会起个大早,西瓜一个个挑,提子一串串选。选好后,妻子、女儿负责装箱打包,儿子当司机,沈援朝带着这些“小小心意”,前去慰问缙云县的人民子弟兵。
今年也不例外。“这几天已经和县人武部在沟通,算是节日的一点‘仪式感’吧。”在沈援朝看来,没有他们的坚守,就没有自己安居乐业、办厂致富的好日子,“相比较之下,我做的这点事太微不足道了。”
时间上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67年12月,16岁的沈援朝实现了自己的“军装梦”,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三年多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身铁骨铮铮。
脱下绿军装并不是军人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1994年,沈援朝创办缙云县机械工具厂;2000年,企业“鸟枪换炮”,跃上带锯床生产规模企业行列;2007年,升格为“浙江华泰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拳拳爱国心,悠悠拥军情。退役军人能否顺利就业,是沈援朝一直记挂在心头的事。早在公司创立之初,他就明文规定:退役军人优先录用。“退役军人进企业,不仅让他们在部队学到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还能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进企业。”沈援朝笑着说,“企业也因此积累了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的人力资源,说起来,我是有‘私心’的。” 早些年,一名退役军人不满安置政策,情绪波动较大。沈援朝得知后,主动前去开展思想工作,欢迎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从那以后,这名退役军人工作积极,业绩突出,成为一名销售精英。 每年征兵工作开展时,沈援朝会把企业里的适龄青年召集起来,宣讲征兵政策和自己的从军经历,鼓励他们参军,保家卫国。此前,公司青年沈志勇应征入伍。出发那天,沈援朝亲自欢送他,并勉励他在部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到部队后,沈志勇进步很快,成为一名好战士、优秀的党员。 作为从军营里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沈援朝始终对军营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给予军人亲人般的爱护:建军节,带上水果和饮品,慰问人民子弟兵;春节,带上物品和慰问金到贫困的退役军人家中拜年;企业的大门,永远向有需要的退役军人敞开…… 从青涩的新兵到成熟的民营企业家,沈援朝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部队多年的淬炼。拥军路上笃定前行,这是一名退役军人的本色。
治水先锋不遗余力 缙云县壶镇镇沈宅村,是沈援朝的老家。樟溪、浣溪在一座三孔石桥处汇合。眼下,河内水清鱼欢、河岸绿意葱葱。 “曾经的两溪,河道发臭,垃圾漂浮。”老一辈村民说,这个改变是援朝带着大家治水治出来的。而这个治水故事,要从他破解60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说起。 从前的沈宅村,经济基础薄弱,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全村千亩农田中有600亩年年受旱减产。2004年,沈援朝捐资5.5万元兴建清塘水库樟溪排灌工程。工程坡高20多米,地下水管长达450多米,很容易破坏到农田。“绝对不能损害农民的既得利益,我们宁可多花点钱,绕过农田。”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沈援朝坚持不懈地奋战在“五水共治”第一线。(摄影/华侨快报记者郑建新) 为了节约资金,他亲自带队顶烈日冒风雨赤膊上阵,“战斗”在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在工程时间紧迫时,他派出公司20多名青年工人上阵打“攻坚战”。为保证工程物资质量,他开车选购物资,因为“一切要按照专业的标准去实施”……半个月后,“樟溪排灌工程”赶在梅雨期前竣工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验收。至此,沈宅村600亩农田百年受旱难题彻底解决。为此,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拨给他2.8万元补助,但沈援朝硬是一分没留,全部用于村里的其他建设。看着旱田变成郁郁葱葱的茭白地,村民喜笑颜开。 樟溪、浣溪是沿溪22个村的“母亲河”。以前,河床上都是垃圾,破衣服、塑料袋。为了净化、美化两溪,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沈援朝自投资金20万元,在沿溪建起5个拦水坝和120多米的防洪堤,并清理1公里长的垃圾河道。为唤醒村民的保护意识,他在22个村设立禁渔公告牌40多块,发放1万多张保护环境的宣传资料。那些年的暮春初夏,沈援朝都会向溪中投入鱼苗。 为将治水的触角延伸得更广,他自筹资金,发出倡议,与壶镇镇南管理区、派出所、前路乡和沿溪20多个村庄的主要领导开会,发动2万余人参与治理黑臭河。 2014年,沈援朝不慎摔伤。入院治疗期间,他依然放心不下樟溪、浣溪的治水工作。“我们每天都给他拍河道照片,但他还是不放心,非得亲眼看到。”无奈之下,家人找到院长,借了一张护理床。就这样,沈援朝躺在“病床”上,绕着河道“巡查”了一圈。
从破解60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到5个拦水坝的兴建,从河道整治到修建防洪堤,从丽水市“五水共治”先进个人到全国新农村建设“三农”功勋人物,沈援朝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人改变一条河”的环保传奇。
热心公益回报桑梓 2016年,沈援朝多了一个新身份:米兰老年公寓院长。就在头一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收回了位于缙云壶镇沿街的一幢电梯房,通过设计装修,开办米兰老年公寓。 为回馈社会,2016年1月,他给全县各个村发出一份《公告》,大致内容是,公寓愿意无条件接纳30位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并提供免费食宿。 20余年来,沈援朝心系民众、扶危济困、热衷公益事业,得到他救助和帮扶的人数不胜数。(摄影/华侨快报记者郑建新) 很快,大源镇双坑村送来一个孤寡老人,年事已高且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一丝推诿,沈援朝马上接收了这位无亲无故的老人。不料,半个月后,老人病了。“来到这里,我就会对他负责到底。”撂下一句承诺,沈援朝立刻把老人送进医院;出院7天后,老人又病了,再次被送到医院……两进两出,沈援朝不仅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还支付了住院期间所有的医药费。老人去世后,沈援朝以亲属的身份,为其体面地料理身后事。 2016年腊月,一位绍兴老人在壶镇遭遇车祸,经过治疗后可出院养伤。由于一时联系不上家人,老人没了去处。沈援朝得知后,将他接到公寓悉心照料,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直到2017年8月,老人才被家人接回家。在此期间,老人的一切饮食、起居都由沈援朝负责。 公寓开办至今,先后收留过11位孤寡老人,时间最长的一位,在这里住了近两年。“只要不离开缙云,我每天都在公寓。”沈援朝说,到公寓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每个房间探望孤寡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看看电视”。 2018年,他腾出公寓的三楼,创办了纯公益的“残疾人之家”:以日托的方式,为16—60周岁的智力障碍者提供一系列的培智服务。为此,他专门聘请了4位老师,开设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课程,并提供午餐和午休椅,“让他们的亲人可以安心上班”。
这些年里,在公益爱心事业上,沈援朝马不停蹄。自掏腰包9万元,加上争取的6万元赞助,让缙云新深渡村陇坑自然村的水泥路,在原有基础上加宽1米,加长5公里;在他的多方争取下,双溪大桥的提升改造工作于去年完成,桥宽从原先的4.3米增至9米;默默资助一位孤儿,从3岁起一直到如今上大学,一句“只要她读书,我就一直资助”,让爱心持续了20年;切断电源救出被电击的修车师傅、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儿童、从悬崖边拉回危在旦夕的妇女……他先后将7人从危险边缘救回。
沈援朝是一位农民,他当过兵、烧过木炭、做过砖瓦、办过企业,一路走来历经坎坷,饱经风霜。七十载风雨人生,五十年商海拼搏,如今成为浙江省缙云县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表示,只有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从根本上尽到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责任。(完)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