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菌草,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北京时间:2021-7-29 06:36|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安再尔江•艾合买提|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2020年9月,林占熺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黄河滩地菌草示范基地。
资料图片

2010年6月,林占熺在福建农林大学指导“发展中国家菌草技术培训班”学员采收自己栽种的菌草菇。
资料图片

2017年8月,林占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查看12年前种植的巨菌草。
资料图片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里,一株株青草破土而出、顽强生长。

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一排排五六米高的巨型绿草在微风中摇曳,寄托着当地农民的致富希望。

这种神奇的草叫菌草,从35年前诞生至今,它已在中国31个省份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发明菌草技术的人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7月2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黄河滩地上,一位老人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代表介绍着菌草技术。他就是林占熺,今年已78岁,仍在为菌草的研发和推广而忙碌着。“我一直有个心愿,让菌草成为中国送给全世界的礼物。”林占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菌草梦”。

“以草代木”,“点草成金”——

“我感觉发现了新大陆”

38年前的一次考察,改变了林占熺的人生轨迹。

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跟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长汀县。长汀县是福建省较早开始香菇栽培的地方,人们希望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但是,栽培香菇通常需要先砍树,用树木做成菌棒,再在菌棒上播菌种。种了香菇,就少了树木,当地“菌林矛盾”突出,生态恶化。

来到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村,林占熺被眼前的情景深深触动了。这里的“悬河”高出两边耕地一两米,“悬河”四周山丘荒秃、植被稀疏、耕地沙化,一派凄凉。

“能不能‘以草代木’,减少对森林的消耗?”早在1971年,林占熺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时,就萌生了这个念头。长汀县之行,让这个念头再次涌上他的心头。回到学校后,他一心扑到“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上。

没有研究经费,林占熺就自己借了5万块钱。“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才50多块钱,5万块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林占熺坦言,自己当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1986年10月的一天,实验室的培养基里长出了一朵香菇。林占熺用芒萁、五节芒等野草作原料,“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年过古稀的林占熺依然激动不已:“我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以后发展菌业,可以不用砍树了!”从此,“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诞生了。

1988年,“以草代木”发展食用菌被列为福建省科技兴农项目;1991年,菌草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重中之重项目”……菌草技术很快受到社会的重视,连续获得国际国内发明大奖。是用这项技术去办公司挣大钱,还是把技术推广到农村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林占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福建省尤溪县联合乡连云村是林占熺技术推广的第一站。林占熺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民菌草种植技术。为打消大伙的顾虑,他承诺:“赚钱归你,亏了我赔。”嘴皮快磨破了,总算有27家农户愿意尝试用芒萁、五节芒等野生菌草栽培香菇。

从此,林占熺经常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下班后到福州台江码头,乘坐夜里开往尤溪县的船,赶到村里指导农民。经过此番努力,示范农户全部获得了好收成。菌草技术帮助这个小山村的种菇农户彻底告别了贫困。“一年脱贫,二年致富,三年盖新房,四年讨媳妇。”当地老百姓用这样的顺口溜赞美林占熺“点草成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小小菌草改写了一个个贫困村的命运

菌草技术诞生于福建,但没有止步于福建。林占熺的“菌草梦”是让全国、全世界都能发展菌草生产。

1996年,中组部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针对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培训班,邀请林占熺介绍菌草技术。

会议间歇,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委书记的柳富向林占熺提出,彭阳县有丰富的作物秸秆,希望能够利用菌草技术种菇。也就是那一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了推进东西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

1997年4月,响应“闽宁协作”号召,林占熺携带6箱菌草草种来到彭阳县。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他用当地的废弃窑洞和土砌的菇房种菇。这里的冬天,气温低到零下20多摄氏度。林占熺和同事每天晚上沿着崎岖的山路,借着手电筒的微光,一户户察看菇情,发现、解决问题。当年,示范户全部种植成功。

菌草在彭阳县成功扎根,这让林占熺对西部地区菌草扶贫充满信心。第二年,林占熺团队又在永宁县的闽宁村建设菌草技术扶贫示范基地,打算在这里教村民用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菇。闽宁村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是一个生态移民村,后来发展成为闽宁镇。当时村民刚从山大沟深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过来,没见过菌草,更没见过用菌草栽培食用菌,大家顾虑重重。

敢想敢干的村民刘昌富第一个“吃螃蟹”,他在自家院子里盖起菇棚,结果大获成功。“头一年我就挣了7000多元。以前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刘昌富说。其他村民看到成效,纷纷搭棚种菇。

2001年,村民给林占熺的团队送去锦旗。刘昌富忐忑地问道:“你快60岁了,以后还会来帮我们吗?”“还会来!只要你们需要我,70岁了我也会来。”林占熺说。

林占熺没有食言。近两年,他又把最新的菌草技术科研成果带到闽宁镇,再次带动百姓增收。“我要用我的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新力量。”林占熺说。

2021年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西海固移民搬迁的故事,剧中的菌草专家凌一农,就是以林占熺为原型创作的。

菌草产业成为了闽宁镇的特色产业,闽宁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61元,较1997年增长了29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小小菌草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的一线,他的身影出现在沙漠荒滩、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多年来,林占熺屡获殊荣:“中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7月,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林占熺作为代表接受了荣誉证书。

至今,林占熺的团队已筛选、选育49种菌草,菌草技术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

能致富,能治沙——

在黄河两岸筑起千里屏障

经过反复实验,林占熺发现,菌草不但能致富,还能治沙。“菌草生命力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固沙功能。菌草还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林占熺说,巨菌草、“绿洲1号”等高产优质的菌草新品种已成为生态治理中的重要角色。

从2013年开始,林占熺和他的团队驻扎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9年时间里,不断摸索用菌草防风固沙阻沙。第一年,他们种下的菌草在7次“死而复生”后,终于制服了流沙。林占熺还发现,“绿洲1号”菌草能耐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可以在黄河滩上安全过冬。

乌兰布和菌草防风治沙基地的试验结果显示,菌草成功固定了流动、半流动的沙地,2013年种植的菌草,其根系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固沙作用。并且,鲜草亩产量平均达12吨,一亩沙地种植菌草产值可达近3000元。在种植菌草后的沙地上栽培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长势良好。

今年6月8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脱贫攻坚领域党员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林占熺就是其中一位。林占熺展示了乌兰布和菌草防风治沙基地的照片,并表示,要在黄河两岸筑起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

在福建农林大学里,有一栋白色的六层小楼,上面挂着三块国家级的牌子:科技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五楼会议室墙上挂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国地图上用一个个红五星标记的,是黄河流域的菌草示范种植基地。这是林占熺的“作战地图”。

林占熺正一步步接近他的目标。如今,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河南省武陟县等地,一个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拔地而起。

“中国草”,“人类命运共同体草”——

联合国向全球推广

近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东高地省戈罗卡镇近郊,一场培训班正式开班。原本是30人报名,没想到一下子来了七八十人,大伙只得用竹子和木杆临时搭建起一个教学棚。授课的是4名中国专家,讲的内容是如何种植菌草。

巴新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7年,应东高地省政府邀请,中国专家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东高地省鲁法区建立菌草技术示范点,帮助人们脱贫致富。林占熺清晰记得当年的情景。

1998年初,菌草技术在巴新实验示范成功后,当地要举办一个庆祝大会。到达大会现场,林占熺放眼望去,只见三根电线杆竖立,中间的电线杆最高,上面挂着中国国旗。“我们当时很感动!我们想到的不是钱,不是名利,而是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林占熺说。

扎卡阿博里是一位住在东高地省的家庭主妇,她每天到自家菇棚采摘蘑菇。2020年,仅种菇一项,她就收入1.5万基纳(1基纳约合1.83元人民币)。当地大部分家庭种植咖啡和蔬菜,年收入只有一两千基纳。“菌草和鲜菇容易种植,不需要化肥和农药,经济效益是过去种包菜的20到30倍。通过种蘑菇,我们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给孩子缴了学费,添置了新衣物。”

巴新人民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还有人称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草”。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

在卢旺达,菌草同果树、玉米和大豆等间作、套种以保持水土,被卢旺达农业委员会向全国推广。在斐济、莱索托、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和老挝等国,菌草被用来改善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越来越多国家用菌草开辟出脱贫致富和环境保护的新路径。

菌草技术发明成功后,引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的关注。1994年,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 2017年,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记者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9日   第 09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