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智慧博物馆越来越智慧(网上中国)

北京时间:2021-7-28 05:47|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安再尔江•艾合买提|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博物馆内,幸福肥东抖音账号工作人员和讲解员正在直播介绍馆藏文物。
阮雪枫摄(人民图片)

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中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的优化升级,吸引越来越多人线上参与、线下“打卡”。

科技让文物“活”了

“壁画中的人物和风景变得鲜活,曾经固定的画面做成了动画,充满科技元素和互动感。”有位网友近日看完山西博物院的“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说。据悉,该展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呈现精美壁画,并设置了AR识别集卡游戏,引导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分辨壁画中的角色,还把壁画人物的服装纹饰图样做成了立体动画,利用高科技手段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不同于过去以静态为主的展览,如今我们注重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介绍,此次展览利用数字修复技术,对部分壁画进行色彩还原,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多手段展示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既是对壁画内容的生动演绎,也增加了人们观展的兴趣。

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接受采访时说,VR沉浸式体验、3D打印高仿真文物等手段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帮助观众更亲密地接触展品、更近距离地观察细节,使观展体验不断升级。

据悉,已有不少博物馆尝试将数字科技融入文物展览。如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依靠华为河图平台,引入AR技术——观众拿起手机对准跪射俑,稍等片刻,这件展品就会“飞”出展柜,“跃”上手机屏幕,展示它从出土时的残片到被修复完好的过程,观众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知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巧用光影高科技,唯美呈现千年运河画卷。在720度全景展厅中,观众可沉浸式观看8分钟的“河之恋”体验展;在“运河上的舟楫”专题展中,观众可登上一艘长约21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模拟坐船扬帆远行,“身临其境”感受繁华盛景。

业内人士表示,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为观众走近文物架起了一座桥梁。观众可通过互动式与沉浸式体验,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启“漫游”之旅,直观深入地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与内涵。

“云展览”更精彩

“当前博物馆行业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看来,随着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开放,云展览、云直播服务大幅增加,博物馆与AR、VR等技术融合加快,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

当前,多地博物馆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策划展览。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汇集32家博物馆的1000余幅古代女性图像,打通观众调研、线上互动等环节,涵盖100余个女性主题展览超链接、220余件相关文创产品等丰富内容,受到不少网友的喜爱。

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制作了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通过“晴窗抚琴”“挥毫作书”“品茶论道”等场景,带领网友体验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

“云展览通过互联互通,将各要素进行重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王炎龙认为,一大批线上展览的走红足可见公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博物馆的线上传播已构成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展览、云教育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带动博物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据统计,去年防疫期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吸引超50亿人次浏览。例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划了系列云展览、藏品欣赏及公共教育活动等,为观众提供线上观展便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说:“我们做一场在线直播导览,观众数量往往多达数十万,和博物馆半年的接待量相当。”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传播服务,推进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如今,依托5G的技术优势,博物馆可以提供更精彩丰富的内容。国家文物局日前与中国移动共同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方向,深化5G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例如,用户在中国移动“博物馆5G新生活”云上专区,不仅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解锁博物馆活动,还能看到相关图书、影视剧等,一站式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

进一步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这个博物馆举办了什么新展览?”“有哪些不能错过的藏品?”很多观众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会有一连串问题。提供准确便利的咨询服务就成为博物馆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项目日前上线,提供了“馆内”“馆外”两个场景的“微漳博”微信小程序为公众答疑解惑。在该馆馆长李海梅看来,智慧博物馆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为观众提供便捷化参观、专业化导览、沉浸式体验的优质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可查、动态实时、数据翔实的管理平台。针对观众、志愿者、讲解员等,该馆开发了不同的应用,以讲解员管理为例,系统可以向讲解员的讲解发射机发送排班通知和讲解任务,让每个讲解员及时知道在哪个地方为哪些观众讲解。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数字化建设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博物馆资深从业人员刘莉看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应该根据博物馆特色和应用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定制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一个涵盖服务、保护、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生态系统。

“借助技术的力量,智慧博物馆能让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传播发挥出更大合力。建设智慧博物馆的关键一步,是将原有的文物资源,以数字的、可交互且可分享的形式进行线上存储、展示和传播。智慧博物馆更强调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王炎龙说。

李群表示,未来要针对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全面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的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平台,推出一些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专家表示,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做好数字化建设,用好用足技术优势,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就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因此焕发新光彩,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海外网 李雪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8日   第 08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