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班牙不限地域工作
本人男,湖北人,30+,身体健康,勤劳肯干,有国内10年电脑手机门店销售经验,踏实稳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西班牙中国文化传媒促进会、西班牙振兴中华协会、西班牙中国传统诗词空中课堂、西班牙《华侨快报》社、在2021年5月1日,发起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文学创作活动。旅居西班 ...
窑洞的变迁(散文)-李愫生
窑洞的变迁 (李愫生) 2021年4月,我到荥阳洞林电影驿栈文化园区参加“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黄河文化资源保护调研活动,再次看到上世纪的备战窑洞群,瞬间让我的追忆回到童年。 说到窑洞,想到的都是简陋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是过去战荒年代的特殊产物。窑洞虽小,容纳的却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是新中国轰轰烈烈百年风雨大国崛起的中国梦的缩影。 这座规模宏大、掩藏于山谷丛林中的备战窑洞群,建筑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当时省会郑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深挖洞、备战备荒工程。省革委文教局下达建设指标后,历时5年,备战仓库竣工。后来,河南省电影公司、河南省图书馆入驻,成为中国三大电影胶片库之一。随着数码技术在影视领域的广泛运用,胶片电影拷贝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些褪色红砖窑洞门里面,存放着上万部已经寿终正寝了的胶片电影拷贝和经典书籍! 历史需要铭记也需要传承,讲好历史故事,才能更好的传承。记得小时候5岁之前,四世同堂,太婆住在窑洞里,看顾着我,不让我胡乱攀跑。当时老家有三孔窑洞,是祖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干部带头去农村,带领着全家到这个村里落户,一起动手所挖,这就是我们家族全家的“家”了,他们住了近二十年!那时候,家里很穷,在窑洞里的煤油灯下学习是父亲最大的“奢望”,因为家里买煤油都是一种“奢侈消费”。 在这座院子的三孔窑洞里,父亲和他的几位兄弟姐妹相继出生、长大。虽然后来家里在窑洞外盖起了明亮的青砖瓦房,但太婆还是习惯住在窑洞里不肯搬离,以至于农忙时,5岁之前的我经常被塞给太婆。我口里嚼着太婆留给我的小零食,和小伙伴们在窑洞最里面的黑暗处捉迷藏,玩游戏,听故事。老窑洞承载着我幼年时一切美好的回忆。后来,窑洞因为年代太久,有塌陷的危险,太婆才搬离出来。 长大后,即使走遍了大江南北,见惯了高楼大厦,我和家族里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然而,最难忘的,还是幼年时那三孔窑洞里,太婆做的槐花饭、地瓜饭,太婆讲述的曾祖父参加革命的故事!就是它,曾经给了我正能量的奋斗拼搏的“窑洞精神”! “窑洞精神”不是让我们再去住进窑洞那般艰苦的环境里,而是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也不能忘记曾经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和平年代,更应有这种艰苦朴素精神的坚守! 老窑洞已经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湮没,过去祖辈几代人在老窑洞里繁衍生息,经历风雨洗礼,亲历时代变迁。新的时代,赋予“窑洞精神”新的意义。 在洞林电影驿栈备战老窑洞里,观看了红色电影《跨过鸭绿江》。在老式电影放映机的缓缓转动中,在一帧帧老电影胶片里,见证时光流转,沉淀文化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作者简介:李愫生,原名李钢。80后,知名情感作家,文化策划人,媒体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开设专栏。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搬上影视屏幕。出版《在喧嚣的世界,安静地爱》等。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