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棱镜门”事件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对盟友的监控,“窃听帝国”窃听全球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毫无底线。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图片来源:路透社) 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DR)日前引述九名消息人士的话称,2012年到2014年期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通过丹麦的信息电缆监视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的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任德国外长、现任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德国前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NSA的大规模监听项目(即“棱镜门”事件),当时美国就被指监听默克尔的手机。此次事件曝光后,斯诺登在推特发文,要求丹麦和其盟友公开所有信息。他同时把矛头对准拜登,指控当时担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此次丑闻”。事件也让世人再度认识到,在“棱镜门”事件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对盟友的监控,“窃听帝国”窃听全球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毫无底线。 “窃听帝国”为了窃听全球,可以毫无顾忌坑盟友。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丹麦是联通瑞典、挪威、德国、荷兰和英国的海底互联网电缆的主要登陆点。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称,直到2015年,美国安全局在丹麦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丹麦的窃听系统对海底互联网电缆进行了窃听。为此,两国还专门在哥本哈根以南的阿迈厄岛上修建了数据中心。这意味着,美国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北约盟友,对其他北约和欧洲盟友进行监控。美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利用自己在技术领域的优势,利用网络系统“漏洞”和“后门”,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与监听。 由此可见,美国眼中从来不存在真正的“盟友”,只有“可利用者”。这已经不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被曝成为美国的窃听对象了。德国《明镜周刊》2013年曾报道,2002年默克尔的手机就已经被NSA列入监听名单,直到当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德前数周才被删除。此次事件也让人们意识到,尽管美国政府2013年曾向德方承诺“再也不会”监听默克尔的手机,但直到2014年,美国一直在对默克尔进行监听。 而监听默克尔,只是美国坑盟友的冰山一角。2020年2月,美国、德国和瑞士三国媒体联合调查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原联邦德国情报机构曾秘密收购了瑞士加密设备制造商“克里普托AG”公司,两家情报机构能够通过故意植入的“漏洞”轻易破解使用这家公司加密设备传输的所有机密文件。然而,在两德统一、德国情报机构退出AG公司之后,美国很快就切断了向德国提供情报,并开始窃听和收集德国的相关情报。显然,对美国情报部门来说,即使是“盟友”,也不过是一座“情报富矿”而已。 此次事件再次戳穿了美国在互联网安全问题上扮演的“假面”。长期以来,美国总是在网络安全领域扮演“受害者”角色,指责其他国家对其进行网络攻击、窃取美国的机密情报。无论是此次利用丹麦系统对海底互联网电缆进行窃听、还是此前的“维基解密”事件以及“棱镜门”事件,无不显示美国才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最大风险和“麻烦制造者”。 “维基揭秘”网创始人阿桑奇曾透露,美国开发的网络武器多达2000种,是世界头号网络武器大国;《华尔街日报》早前曾报道,一家与美国国防及情报界有紧密联系的美国公司将软件植入500余款手机应用程序,追踪全球数亿用户的位置数据,并提供给美国军方;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是针对中国网络攻击的最大来源国,以美国国家安全局为后台的网络攻击组织“方程式”和“索伦之眼”均把中国列为重点目标…… 在“贼喊捉贼”的戏码一次次被戳穿后,“窃听帝国”还能若无其事继续掩耳盗铃吗?即将开启上任以来首次欧洲行的拜登,又将以何种面目与盟友们大谈所谓“共同价值观”呢?(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