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也意味着想要实现“全球化”的英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资料图 (图/路透社)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当地时间5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已占英国进口总量的16.1%,与2018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65.6%。这是英国国家统计局1997年开始有记录以来,中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英国最大进口市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英贸易何以逆势而上? 英国《卫报》分析称,中国是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的大型经济体,也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英国疫情封锁期间对中国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了英国的进口。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认为,受疫情冲击,中英两国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冲击,但两国政府共同维护自由贸易、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没有变。由于中国率先控制疫情,恢复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时间早于其他经济体,有能力满足英国的紧急需求,所以中国成为英国“脱欧”后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预计英国未来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中英经贸合作的亮点不仅在于进出口数据。近年来,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背景下,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承受巨大损失,但中英经贸合作步伐并未因此停止。截至2019年底,英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253.9亿美元;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达171.4亿美元,较2009年底增长约20倍,投资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高端制造、信息科技、文化创意等新领域延伸,英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第二大投资目的地。特别是2020年,中英货物贸易额达到924亿美元;2020年1月至6月,中国对英直接投资4.26亿美元,同比增长78%。这充分反映出中英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 从国际贸易层面来看,疫情之下中英打造出的经贸合作新亮点,也将为疫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中国和英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在“后脱欧时代”和后疫情时代,中英两国深化在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对世界有积极意义。比如,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雄厚实力,英国则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英完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强有力的合作效应。 中英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也意味着想要实现“全球化”的英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英国政府在脱欧后提出的“全球化英国”理念,旨在重新定位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找寻新的全球合作伙伴。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英国政客和媒体没有聚焦于发展合作的正道,反而频频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在涉港、涉疆等中国内政问题上指手画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成为英国最大进口市场可以说给那些英国反华政客上了一课——脱欧后的英国经济离不开对华合作、真正实现“全球化英国”离不开对华合作。 尽管英国完成了脱欧,但在深海捕鱼、金融服务等问题上,英国依然需要与欧盟进行谈判与博弈,这将牵扯英国精力。而为抵消脱欧后带来的经贸损失,英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但相关的谈判也需要一定时间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说,中国市场对疫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十分重要,而中英关系的走向是验证“全球化英国”的“试金石”。 丁纯认为,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也是七国集团中最早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并且还多次表示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反映出英国发展对华经贸合作务实的一面。尽管当下中英关系因一些特殊原因遭遇了一定挑战,但放在更长远的历史脉络来看,合作共赢一直是中英关系的主流。中英双方只要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就一定能开辟新局,打造更多惠及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务实成果,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更多贡献。 一个健康良好的中英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中英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各异,看问题角度不尽相同,存在分歧是客观现实。重要的是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开展平等对话,增进了解,清除疑虑,澄清事实,明辨是非。在面临抗击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情况下,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英更没理由放弃合作而寻求对抗,寻求“全球化”的英国需要中国,而中国也愿成“全球化英国”的合作伙伴。(陈洋)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