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平的新土,一层层叠在山坡上。远处,拖拉机的轰鸣声回荡在山间谷地。“好啊,撂荒地又用起来了。”范华风瞧着眼前的景色,心里乐开了花。 77岁的范华风家住四川遂宁市射洪市金华镇伯玉村,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农家人最见不得地荒,这两年一看见满是杂草的撂荒地,心里那个恼火。” 伯玉村党总支副书记冯勇说:“全村一共600多人,2/3左右外出务工,加之地块零碎、效益低,也就撂荒了。”他说,最多的时候,被撂荒的耕地约有800亩。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羽也颇感棘手。“遂宁是外出务工大市,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人口近七成。截至2020年初,撂荒地超过21万亩。”这些数字,他越算心里越急。 2020年3月2日,遂宁市出台关于撂荒地复耕工作的意见,给出解决方案:发展集体代耕、业主代耕等多种复耕模式,鼓励土地流转,引导农户前3年免除土地租金和分红,接下来两年土地租金和分红减半。当年,遂宁定下一个目标:复耕20%以上的撂荒地。 伯玉村请来了美来源合作社代耕,可一开始村民的工作并不好做。 “很多村民不相信代耕能挣钱,有的甚至不在乎耕地是不是撂荒。”冯勇和村干部跑遍了家家户户,又挨个给在外务工的人打电话,前后组织村民开了12次会,还带着在家的村民到外村参观撂荒地复耕。去年10月,这件事终于落定。 “坡上这地,路边的还好,里面的那一片,地不平,实在不好种。”范华风说,两个儿子在外务工,自己就和老伴在家种点儿菜。听说有合作社愿意代耕,3年以后还有租金收入和分红,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美来源合作社理事长徐波介绍,撂荒地复耕要经过打草、旋耕机旋耕、生土翻犁、施肥等多个环节,前后要花上两三个月时间,平均每亩地需要投资300到500元。 那到底划不划算呢? “复耕一亩撂荒地,种植玉米、小麦和高粱等作物,一年能挣700元,参与撂荒地复耕还能享受农机作业补贴。”徐波掰着指头算账,美来源合作社已经参与流转3000多亩撂荒地,加以复耕,“政策好,未来有经济效益,后续农户也有分红和土地流转收益,一举多得。” “在大英县和安居区等地,我们还探索出由村集体代耕撂荒地的模式。”张羽介绍,由村集体代耕,既能壮大集体经济,也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当地还积极引导农户自主复耕,为其免费提供优质良种,并签订购销合同,解除后顾之忧。一年来,遂宁已复耕撂荒地13.89万亩,占比达64.93%,远超20%的设定目标。(记者 王永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0日 第 0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