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考古关系密切。殷墟考古就是从甲骨开始的,本来是去挖甲骨文,不小心挖到了殷墟宫殿。夏鼐先生提出以考古发掘品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古玉文化,很多人便以甲骨文和殷商文献来研究商代玉器。我觉得甲骨文和考古资料这两面镜子要互相照,才能看得透彻、看得清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安阳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上,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说,中国文字是非常特殊的记录系统,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所有正在使用的官方文字中唯一在表音同时带图像表意的文字。从殷墟甲骨文到今天,3000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120多年来,对甲骨文的文字考释、自身规律,甲骨文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研究阐释一直没有停歇。几代甲骨学家“冥行长夜”“乍睹晨星”,一个个辨识着甲骨文字,一条条研究着甲骨文的规律,再现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频繁的祭天敬祖、占卜祭祀的神秘肃穆,又有车辚马啸、刀光剑影的征战肃杀,还有大规模奴众“协田”和“百工”铸“黄吕”的劳动场面。如果说,孟世凯1987年出版的24万字的《甲骨学小词典》令有志于此的人读起来不过瘾的话,郭旭东、张源心、张坚主编的170万字、3584个词条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则显示出做甲骨学百科全书的野心。 作为这部大辞典的审订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说,无论是以专业甲骨文为研究对象的狭义甲骨学,还是包括一切与翻译甲骨文相关的商代历史文化和考古研究在内的广义甲骨学,都在大辞典中得到全方位体现。该书别具一格,在同类辞典中首次设置“人物编”,既有甲骨文中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如王、妇、子、诸臣、侯伯、贞人等,也有以王懿荣、罗振玉、郭沫若、李学勤、裘锡圭等为代表的甲骨学家。本书的几个附录也很有意义:“甲骨学大事年表”从时间轴展示几代甲骨学家对甲骨文的探索,成了一部甲骨学发展史;“本书采用甲骨文字参考表”,以《甲骨文编》《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编》等为基础,择善而从,整理出供书中使用的“字形表”,相当于把一部最新甲骨文字典收入《大辞典》。该书远远超出了甲骨学自身术语范畴,堪称一部殷墟甲骨学的百科全书式辞典。(记者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29日第07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