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冬瓜村德昂族民宿“上上居”。 杨帮庆摄 赵腊退将酸茶倒入竹筒准备发酵。 杨帮庆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境内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云南省知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有海外侨胞约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25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8万余人。作为德宏州州府的芒市,辖区内有归侨侨眷10749人,以缅甸和越南的归侨为主。 日前,记者走进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这个村子里有一位德昂族“代言人”,他让世人走近大山里的德昂族,也让德昂族走向世界。 一杯喝过就忘不了的酸茶 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是乡里最古老的德昂族村寨,建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游客来出冬瓜村玩,有哪些必打卡项目?”“品德昂族酸茶、吃德昂族美食、住德昂族民宿!”赵腊退三句话不离德昂族。 赵腊退何许人也?36岁的赵腊退是出冬瓜村村民。说来让人惊奇,就是这位农民,架起了德昂族和世界相连的桥梁。很多人了解德昂族文化,是从赵腊退开始的。 记者急不可耐想要听听赵腊退和德昂族之间的故事,他却慢悠悠地泡上一壶酸茶。缓缓溢出的茶香在屋内弥漫开来,细细品,香气里还真的有一丝酸味! 酸茶的汤色金黄透亮,口感十分独特,除了浓郁的茶香,还有一股酸梅的味道,口感清爽。第一泡喝到最后,甘甜味逐渐占据了上风。“这就叫酸茶里喝出甜味道!”赵腊退笑呵呵地说。 茶是了解德昂族文化的钥匙。德昂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种茶、饮茶历史的民族,被誉为“古老的茶农”。位于三台山乡政府旁边的中国德昂族博物馆,记载了德昂族的起源,其中最被德昂族人认可的就是茶树起源说。在德昂族的民间神话里,德昂族的先民是由天上的102个茶叶精灵化身而成。德昂族是茶叶变的,茶就是德昂族的根。 “自古以来,喝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喝酸茶。不过,后来酸茶的制作技艺逐渐流失。”赵腊退说。 酸茶的濒临失传反映的是德昂族文化曾经的尴尬境地。在赵腊退记忆里,家乡虽美,生活却贫苦。后来,寨子的群众外出务工,挣了钱回来把老房子拆掉,盖起了小洋楼,传统的德昂族民居就越来越少了。 对于村民的做法,赵腊退能够理解:“饭都吃不饱,哪还管什么文化?”但是,从小围着火塘听爷爷讲德昂族历史的赵腊退,对德昂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忍心看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个能拿出手的招牌产品 2009年,出冬瓜村入选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基金资助的“中国文化和发展伙伴框架”项目。担任小组会计的赵腊退被选为村级协调员。这使他有机会跟随项目组到北京、四川、贵州等地考察和培训。这次外出考察,成为赵腊退乃至出冬瓜村发展的一个转折。 “在贵州的苗寨,传统民居经过修缮加固后,既整洁干净又保留了民族特色,可供游客食宿。”赵腊退还看到,当地的苗族群众家家户户在织锦,把苗族特色编织到包包和服饰上,十分畅销。 外出考察的经历,让赵腊退打定主意:要挖掘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让它重新发扬光大。说来也巧,赵腊退接待了云南民族大学前来研究德昂族文化的师生,同他们的交流不但让赵腊退坚定了发展民族文化的信心,更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赵腊退认为,要做好乡村旅游的文章,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二是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三是有特色的产业产品。“出冬瓜村四面环山,还有百亩茶园,自然风光没的说。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我们不缺民族文化的底蕴,缺的是一张能拿得出手的‘民族产品牌’。”此时赵腊退的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发扬德昂族文化的第一炮,从酸茶打响。 酸茶独有的风味,源自特有的制作技艺。赵腊退找到寨子里会做酸茶的老人杨腊三,用了一年多时间学会了酸茶制作技艺。但是由于酸茶制作工序复杂,杨腊三的制作技艺也是口口相传所得,工艺上并不精细。 以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发酵工序为例,酸茶之所以闻着酸,是因为茶叶在杀青揉捻后要放入竹筒里,埋入地下发酵,长达数月的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菌,这也是酸茶“酸”的秘诀。 不过,由于工艺不精,最初的发酵只是把茶叶装进竹筒里,用手按压一下就埋进土里发酵,茶叶之间空隙大,反而容易发霉发臭。赵腊退将工艺做了改进,把茶叶一层层压实,用芭蕉叶密封包好后再埋入地下发酵。同时,在发酵时间上,他经过多次测试,发现发酵6个月的酸茶口感更醇厚。 经过改良的酸茶品质提升明显。2017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腊退正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在他的推广带动下,酸茶已成为三台山的招牌产品,2019年一年卖茶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不仅如此,他还收了10多个徒弟。酸茶的一炮走红让赵腊退意识到:“民族文化只有与市场接轨,才有生命力。” 一座民族风情的旅游山寨 酸茶的成功并未让赵腊退就此满足,他又打起了民宿的主意。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乡吸引了众多民族学者、影视团队、国际友人和游客的关注。“人来了总要有地方住,既然来了德昂族的村子,就要住德昂族特色的民宿。”赵腊退介绍,德昂族的传统民居最大的特色是屋顶“四檐出水”的设计,远远看去像一顶官帽。 关于德昂族民居,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诸葛亮当年率兵南征,途经德昂山寨遭遇袭击,被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诺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重任在肩的诸葛亮离别之时,将自己的帽子留给阿诺作为信物。诸葛亮去世后,阿诺三十三天不吃不睡,一场大雨之后,阿诺不见了,而她站立的地方却出现了同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这就是德昂人后来居住的房屋。 2018年12月,赵腊退“升级改造”的德昂族风情民宿客栈“上上居”开门营业,不仅保留了民族风情,也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上上居”位于出冬瓜村风景最秀丽的高处,推门远望,是一片近百亩的茶园,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上上居”有5间客房,一次可接待12人,适合家庭和朋友聚会。来“上上居”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德昂族的火塘文化,还能吃到独特的德昂美食,品德昂酸茶,看德昂族水鼓舞…… 2019年,仅民宿一项,赵腊退就收入5万元,而且陆续有旅行社主动上门找他寻求合作。看到甜头的村民也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家的传统民居。拆旧房盖洋楼的村民越来越少,连周边村寨的人都纷纷前来找赵腊退“取经”。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出台政策鼓励农户加固修缮,每户补助3万元。现在,全村已经有20多户传统民居得到保护和修缮,越来越多的德昂人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走上了通往小康的致富路。 2018年,赵腊退担任三台山德昂族乡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出冬瓜村的巨大变化吸引不少身居缅甸的德昂族侨胞重回故土。据了解,目前已有8户缅甸归侨在出冬瓜村定居,归侨眷属146户4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2.9%。 赵腊退的微信通讯录里,除了游客、学者,还有来自英国、荷兰、韩国等国家的朋友。在赵腊退看来,出冬瓜村从闭塞的山寨到享誉国内外的德昂古村落,得益于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让德昂族文化飞出大山,走向世界,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赵腊退说。(本报记者 叶传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6日 第 1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