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来自匈牙利的在读博士郝璐璐在接种新冠疫苗。近日,北京市启动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自愿申请、知情同意、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将适龄在京外籍人士纳入本市新冠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4月2日,一辆移动预防接种车来到中铁建工集团上海九星城项目工地,为项目工作人员进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服务。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截至4月5日,中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280.2万剂次。 根据国际疫情形势以及传染病防控的经验总结,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疫情防控手段。中国正在安全、有序地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对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答疑释惑,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受种者注意三方面事项 新冠病毒疫苗有接种的必要。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而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中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秩序。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能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目前,中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有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此外,还有1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获批紧急使用。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二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二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接种1剂。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3剂;首剂和第二剂的间隔、第二剂和第三剂的间隔建议要在4周及以上。第二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8周内完成,第三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6个月内完成。 现阶段,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目前已获批的5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老人、慢性病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都建议接种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重组亚单位疫苗Ⅲ期试验尚在进行中,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上述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因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在疫苗接种前无须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以下原因,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1,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记者 熊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09日 第 09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