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上海雏鸟成长为草原雄鹰(健康故事汇)

北京时间:2021-4-2 05:38|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张振|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图为张凤仙收养的6名汉族孤儿。   资料图片

这张合影拍摄于1982年,6位孤儿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中坐者为张凤仙和道尔吉。   资料图片

弥留之际,张凤仙叮嘱巴特尔:“我还是希望你回上海找找亲生父母。”

巴特尔说:“我的心就在草原。”

巴特尔是汉族人,他的蒙古名字是草原额吉(蒙古语,妈妈)给他起的。60年前,他和另外5名汉族孤儿,一起来到了张凤仙家。

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幼小多病的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

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来到草原。牧民们纷纷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有的甚至奔波几百里,到育儿院申请领养这些“国家的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

1961年,张凤仙在内蒙古镶黄旗哈音哈尔瓦公社卫生院当护理员。有6个汉族孤儿被临时安置在卫生院旁边的学校里。蒙古族的张凤仙打心眼里喜欢这些汉族小家伙,和在畜牧场工作的丈夫道尔吉商量:结婚至今还没有孩子,咱们收养他们吧,一定能够养活好他们。这一承诺,就是一辈子。

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有一年春节前夕,政府特批给3000孤儿每人5斤大米,领米地点在百里外的化德县。张凤仙赶着牛车出发了。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领上米,她急忙往回赶。寒冷、劳累、饥饿阵阵袭来,张凤仙再也坚持不住了,靠着牛车瘫坐在雪地上,昏昏沉沉地睡去。一阵寒风袭来,张凤仙睁开双眼,拍打身上的积雪,赶着牛车又出发了。

三天三夜,张凤仙回到了家。看着6个孩子大口大口地扒拉着香喷喷的米饭,张凤仙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吃不惯草原上的果条和炒米,张凤仙把家中的面换成米,做米饭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喜欢吃饺子,张凤仙向别人学习怎么包饺子;张凤仙夫妇一句句地教他们说蒙古语……孩子们逐渐融入了家,融入草原,爱上了奶茶和羊肉。

岁月不饶人,当年还不到30岁的张凤仙逐渐头发白了,背佝偻了。而6只小鸟已经长成了草原的雄鹰。巴特尔考进了南京气象学院,黄志刚在当地物资局当采购员,党玉宝、毛世勇参了军,其木格当了邮电局话务员,高娃考进了南开大学。

孩子们长大后,全部都选择回到草原,成为草原的建设者。而张凤仙却积劳成疾,1991年离开了人世。

蒙古族没有立碑的传统。但是,兄妹6人却给他们的蒙古族父母立了一座碑。墓碑上刻着:“慈父道尔吉,慈母张凤仙。”(熊 建 乔立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02日   第 10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