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诈骗宣传要多动脑筋、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自己的婚礼上做反电信诈骗宣传,这则视频发到网上之后,作为新郎的我颇受关注。最近,不少人问我“‘火’了之后有啥收获”,其实,能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反诈知识并牢记于心,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反诈宣传工作有个难点:对于群众来说,事非经过,往往难以明白其中利害,常常不当回事;可一旦不幸上当,当事人就会遭受物质损失、精神伤害。有一段时间,辖区连续发生了几起诈骗案件,其中一起对我触动很大。当事人老于56岁,在网上遇到了所谓的“投资老师”,把自己大部分积蓄都搭了进去。 反诈工作不容易,反诈宣传是关键一环。去年下半年我在辖区内小桃园社区作反诈宣传,近2小时的活动,听众只有一位老太太。挫败与不甘让我反复琢磨:我们明明离群众很近,反诈宣传为啥不受欢迎? 宣传怎么保证效果,这着实让我费了不少脑筋。我向所里专门负责反诈工作的副所长请教,他问我:“听众多大年纪?从事什么工作?喜欢什么活动?这些你了解吗?”我恍然大悟,如果反诈宣传是一场“独角戏”,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效果肯定不会好。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骗局,要调动大家的收听意愿,得用接地气、有新意、互动性强的方式。 为了拉近距离,所里成立了一支“乡音反诈队”,用方言宣传反诈知识;为了扩大覆盖面,网格员、楼道长也被我们拉进宣传队伍,把宣传送到家门口……与此同时,我尝试着将反诈宣传搬进“直播间”。一台相机、一块黑板、一个人,这就是一个反诈宣传团,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获得最新的反诈知识。 看着我在婚礼上做反诈宣传游刃有余的样子,大家都笑称这是我的“职业病”。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我常缠着同事、朋友做宣传练习的听众,观察他们的神情和反应。我慢慢意识到,根据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是反诈宣传工作中需要的一点“巧思”。 反诈宣传不能搞“大水漫灌”,多动脑筋、随机应变,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内容适合敲开门、坐下来、慢慢讲,有些却需要在街头巷尾见缝插针式的宣传;有些需要语重心长,有些可以活泼生动……这样才能真正把反诈知识讲到群众心坎上,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讲述者何大为为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秀洲区分局洪合派出所辅警,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1年03月31日 第11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