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推开国际中文教学另一扇窗(文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二))

北京时间:2021-3-26 06:20|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安再尔江•艾合买提|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image.png

2017年,第6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以食为天,以天为食”中国美食主题文化展亮相。图为现场的“医食同源”艺术装置展。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

image.png

图为“以食为天,以天为食”中国美食主题文化展现场的“厨艺秀”。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

image.png

杨华丽回到家乡学做“重庆小面”。图为她和父亲正在挑选辣椒。  图片来源:“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线上展

上海汝南街这条极不起眼的街道上,有一家颇受关注的“名厨本帮馆”。不少食客冲着其正宗的上海味道而来。“这里的菜我都喜欢,都是上海菜……以前我的奶奶就腌这个黄瓜,灵光的上海味道。”镜头中,讲着一口上海话的食客将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

老板兼大厨陈建新说:“很多人一直认为本帮菜是很甜的,实际上是入口甜、收口咸……”

“名厨本帮馆”及其老板的故事,出现在了“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线上展中。不仅是中国观众,而且外国观众也借助展览,知道了“本帮菜”,并感受着那些跨越岁月的故事。

“美食”“中医”“功夫”是外国人最容易了解中国文化的切入点。由线下展扩展而来的“民以食为天”线上展去年12月上线,面向全球推出。正如展览前言的陈述:“中国每一个地方的食材、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都跟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状态密切相关,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独创性和差异性……与其笼统地谈论中餐,我们更愿意深入下去,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和多彩。”

每一道菜里都是情感

如何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和多彩”,是展览主办方——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从推出线下展开始便思考的核心问题。最终,决定从中国饮食与中国人的情感、饮食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饮食与中国人的养生意识等维度展开,包括三大主题:“饭就是家”“饮食即艺术”“医食同源”。

对中国人来说,“家乡菜”是对家乡最感性的连接和最深情的记忆,因为“每一道菜里都是情感”。由此,便有了“饭就是家”这个主题。

杨华丽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学做重庆小面,是“民以食为天”线上展“饭就是家”主题下的一个故事,视频时长不到4分钟。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每天早上,这个城市最繁忙的就是街边巷角的小面摊。一根板凳、一碗作料、二两面,这就是重庆人早餐的全部。小面在我的成长中有特别的记忆。”视频以杨华丽的角度铺陈开重庆小面这道美食的独特和被赋予的情感,“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爸爸就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一边放着炉子,一边挑着我。每天天还没亮,就上梯下坎地吆喝着小面。爸爸在家里排行老八,‘杨八面’就这样在街坊里传开了。这一碗面,爸爸卖了25年。”

“杨华丽的经历是中国很多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情感的映射,她的故事,我看哭了。”在英国留学的晓林不仅自己看,还推荐给英国男朋友。“我男朋友其实不太理解中国父母那种为孩子的奉献精神,看了这个短片,他不仅爱上了重庆小面,还为其中传达的父女亲情感动。”

杨华丽大学毕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最终选择回到家乡,跟着父亲“一起学做重庆小面”,因为“重庆小面不单单是一道美食,更浓缩了我对父亲所有的情感记忆”。

晓林认为,杨华丽的故事虽然朴实,但鲜明而集中地展现了中国美食的独特魅力,更将美食制作的技艺传承、父女情感等包容于其中。从跨文化传播来说,是非常好的案例。“在我周围,确实有不少外国朋友因中国美食而爱上中文,爱上中国。”

被“民以食为天”线上展打动的不只晓林和她的男朋友,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展览浏览量已超过10万。

从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到巡回展

2017年10月,在第6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首次亮相的“以食为天,以天为食”中国美食主题文化展,是“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线上展的前身,旨在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中国独特的“家文化”和“天人合一”思想。

图文展示、多媒体、书岛、医食同源艺术装置展、食品现场制作……这场融合了多种形式的中国美食展,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是留住了不少观众的脚步。展览期间,展台每天观众逾3000人次,堪称“人气爆棚”。

在美食专家爱德华·君度看来,展览很好地实现了饮食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展览现场的艺术互动装置区,“医食同源”艺术装置利用数字编码一一对应地悬挂“雪片”信息卡和食材、药材抽屉的组合,展现了64味中国饮食中常见的食材和药材。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展项目负责人表示,中国饮食讲究五味(酸、苦、甘、辛、咸)与四性(温、热、寒、凉),这不是去定义一道菜的温度或食材,而是描述食材与人体的关联。“跟不在中国文化圈中长大的人解释这样的饮食态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抽屉和雪片’装置展可以把人带入这个话题,予以形象展示。”

现场不仅有装置展,还有“厨艺秀”。中国厨师与德国美食家表演“东西厨艺大比拼:从刀开始”,精湛的刀工和精彩的拉面表演,配合风趣幽默的对话解说,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赞叹,更让主办方特邀该活动次日返场表演。

法兰克福书展美食回廊当时的负责人斯特曼在书展最后一天专程前来祝贺说:“你们第一次来到美食回廊就这么成功,明年一定要再来!”

数据显示,“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展配合各地中国饮食文化主题电影放映、摄影展、绘画展、课堂中文教学等活动,至今已在德国、奥地利、美国等7国30多家语言教学及文化交流机构巡回展出。

饮食文化故事也是教学素材

相关专家表示,无论是有助于加深对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理解,还是帮助提升一个国家的形象,美食无疑都是有效的开始。

据“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展项目负责人介绍,策划该项目的初衷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尝试。“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谈到中餐,常常将真正的中餐与日常接触到的‘中式快餐’混淆,但这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误读。为纠正这种误读,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饮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美学和文化内涵,‘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展应运而生。”

几位一线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告诉记者,饮食文化展不仅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还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尤其是线上展览,比如“饮食即艺术”主题中的展示饮食和烹饪场景的绘画作品,就很受学员欢迎。“自古至今,中国艺术作品中就有丰富的饮食主题。通过这些展览中的和饮食相关的艺术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学员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但如何将中国饮食文化纳入日常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对中国文化产生好奇心,有了解欲是不少外国学习者和中文结缘的推动力。在几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看来,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是很有效的途径,通过对比中外不同食物、不同烹饪方法、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等,可以助力学员进入中文世界。“相对而言,在异文化的背景下,食物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回应,进而有了解食物背后的文化的兴趣。”(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26日   第 11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