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都贵玛老人,有个微信群。群里20多人,都亲热地叫她额吉(蒙古语“母亲”)。不过,这些人,没有一个和她有血缘关系。 故事要从60多年前说起。1959年到1961年期间,我国多地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紧缺。人口密集的江南地区,吃饭压力尤大。政府首先想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里的孩子。在周总理指示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孤儿接到内蒙古,由牧民们抚养。 1960年到1963年间,随着一列列火车北上,近3000名上海及附近地区的孤儿来到茫茫草原。 其中,28名上海孤儿来到乌兰察布四子王旗。他们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5岁,身体都弱,要在保育院调理之后才能送牧民收养。旗保育院19岁姑娘都贵玛,成了这28个孩子的保育员。 “孩子们来了,我就要保证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都贵玛7岁就没了父母,对这些孤儿有着特殊的感情。 可是,一下子照顾28个孤儿谈何容易!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教语言、照顾饮食起居……都贵玛白天忙得脚不沾地,夜里也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一旦哪个孩子生病,她还得冒着寒风骑马奔驰几十里送孩子就医。都贵玛不懂汉语,记不住孩子们名字,她为他们缝制了颜色、样式不一的蒙袍用来辨认。 冬去春来,在都贵玛精心呵护下,28个孩子没有一人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 苦与累并不是最痛苦的事,令都贵玛最难受的,是孩子每养壮养大一个,就被领养家庭接走一个。孩子有多少个,她就要经历多少次离别!孩子抱走后,她便跑到保育院后边的山坡上,偷偷抹眼泪…… 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的孤儿,如今都年过花甲,子孙满堂。不过,在额吉面前,他们仍然像个孩子,经常为“抢”老人而闹得“不可开交”。他们说,只要在老人身边待上一会儿,就会觉得莫大满足。 本报记者 王俊岭 吴 勇《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18日 第 0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