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严金昌,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这位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在自家的“金昌食府”里每天忙前忙后,抽空还给客人们讲述当年大包干的故事…… “1976年,小岗村111口人每人每天只有六两三钱的口粮,一个壮劳力辛苦一个月还赚不到3块钱。”严金昌说,那时候,凤阳“十年九荒”,自己小时候曾跟着父母去讨饭,“那时候想,这种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1978年底的一个晚上,严金昌和村里17户村民在严立华家签订了“大包干契约”,犹如平地惊雷,改变了小岗村人的生活。 “1979年下半年,庄稼长得特别好,村里大丰收,我们干一年够吃5年的。”老严有些激动地说,秋收后,他家里堆满了稻谷、花生、山芋。交足公粮后,还剩下几大堆。他将山芋都切开,晒成山芋干。 让严金昌心里感到踏实的是大包干得到了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包产到户后,严金昌家的日子有了很大改善。1982年,他买了一辆小四轮和一台收割机。小四轮可以跑运输赚钱,收割机除了帮自家收割庄稼外,还可以租给别人用。第二年,他就搬出了茅草房,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新平房。 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严金昌又成为小岗村第一个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人。 “以前把土地分到户是为了吃饱饭,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党始终想着咱农民!”严金昌说,他把家里的7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并以土地承包权为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用于“金昌食府”的扩大经营。 这几年“金昌食府”的生意越来越好,年收入已近20万元。更让严金昌高兴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村里开了饭店或超市,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都住小洋楼,这日子过得舒心!”严金昌乐呵呵地说。 本报记者 韩俊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18日 第 05 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辉煌历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谱写接续奋斗的壮丽诗篇(党旗飘扬)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党史撷英)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抓实基层党建 带强两新组织(党旗飘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点亮改革开放的精神火炬(辉煌历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百姓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亲历者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实现伟大转折 开启伟大征程(辉煌历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展现中国外交鲜明特色和独特品格(峥嵘岁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从日内瓦到万隆:新中国大国外交崭露头角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激励我们永远奋斗(薪火传承)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峥嵘岁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延安整风—— 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的七大——汇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力量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峥嵘岁月: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峥嵘岁月:百团大战 抗战史上的伟大壮举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卢沟桥镇老镇长——“要把抗战历史告诉更多人”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感悟初心: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