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权保障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地存在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安徽省金寨县几名贫困户在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受理窗口办理手续。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年召开的中国两会吸引全球关注。3月2日起,海外网推出“2021年,中国这样干”系列评论,从经济、外交、科技、民生等多领域解读今年两会。此为第五篇。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甫一公布,相关惠民举措就引发热议。每年两会,民生话题总是常谈常新。从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到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从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到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这份丰厚扎实、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大礼包”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温度。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如既往紧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例如,在医疗保障上,提出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在住房保障上,提出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在生活服务上,提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可见,中国的人权保障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地存在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世界已经见证,在新冠肺炎疫情“加试题”考验下,中国不仅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阶段。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各国保障民众的福利与尊严、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也必将在人类的人权保障事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归根究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人权实现的重要标准。一部新中国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权保障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新生的人民政权就将保障民生摆在首位,建立起包括劳动保险、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又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就业救助制度、中小学义务教育制度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中国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 那些企图用“人权问题”抹黑中国,妄图打着“人权”幌子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西方政客们,应该好好读一读中国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想方设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人更好地发展自我、幸福生活,就是对人权最大的尊重。(海外网评论员)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