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宏观政策应保持怎样的取向?如何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政策操作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您如何看待2021年的国际经济形势? 黄益平: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低迷状态。我个人认为,总体来看,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全球疫情变化等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记者: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国宏观政策应保持怎样的取向? 黄益平: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明显反弹,宏观指标将转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差异等影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求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同时,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可适度延续,信贷、税收等方面的纾困政策应有过渡性安排。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应对预案,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完善就业政策工具。 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记者:如何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黄益平:2020年以来,我们通过改革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2020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88%,比2019年下降0.82个百分点。金融系统2020年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 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一是继续实施2020年人民银行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同时,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更多以商业可持续原则、市场化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部署,金融业应如何更好服务绿色发展? 黄益平: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体经济必然要向绿色发展转型,金融业自身也必须转型,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投融资需求,这将为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业务快速成长的重要机遇。 下一步,要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上的三大功能,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记者:如何评价过去一年金融开放的成效? 黄益平: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融业开放不仅引入机构、业务、产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给,还推动了制度规则的完善。这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集中推出了50多条开放措施,成绩有目共睹。未来金融业进一步开放,需要在三方面继续下功夫: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构筑与更高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使监管能力更好适应开放水平。 记者:数字技术将如何提高金融的普惠性? 黄益平:如何提高金融的普惠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传统金融方式把资金输送到小微企业并不容易。一是获客难,小微企业规模小、数据少,金融机构了解不多。二是风控难,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型依据的是企业的历史数据、抵押资产等,一些小微企业缺乏相关信息。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数字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融资决策,使金融机构可以大规模服务过去难以覆盖到的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让金融机构更了解客户。疫情防控期间,“无接触”式金融服务逐渐流行,就是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应用的一个生动体现。 促进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普惠金融发展,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济稳定恢复的有效方案,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难题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将进一步释放尚未被开发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记者 葛孟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2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