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傍晚,澳头的海鲜馆就会热闹起来。 林木阳摄 100多年前,一艘艘木帆船穿梭往来,一派繁荣。抗战期间,日军狂轰滥炸,满目疮痍。今天,古老渔村绽放勃勃生机,“闽南美丽海港侨村”风华正茂。 这是位于福建厦门翔安区新店镇的澳头,襟山带海,与厦门、金门两岛隔海相望。据不完全统计,澳头社区拥有海内外乡亲1万多人,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 古老与时尚在这里碰撞、交汇。古渡、古树、妈祖、宗祠的身影随处可见,碉堡、炮台等遗迹唤起遥远的历史记忆,至今一个建制班的女民兵观察哨所仍然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每到周末,从厦门本岛过海来吃海鲜的宾客络绎不绝,各具特色的文艺展馆更给人带来了十足的惊喜。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澳头曾是闽南有名的古渡口。“蒸汽轮船普及之前,这里的人们习惯于‘走北船’到北方,‘走南船’下南洋。那时候到新加坡最快也要二十几天。从1821年第一个驶往南洋的澳头人算起,如今散布在海外的澳头人远多于村里现有人口。”坐在自家百年古厝改建的闽侨文史馆小院里,文史馆创始人、澳头华侨联谊会会长蒋永泰娓娓道来,“古渡头的辉煌热闹早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远去了。抗战期间,日军在这里狂轰滥炸,村里的建筑塌了一半。那时,很多人逃去了南洋。最苦的时候我们根本吃不到米饭,只能吃地瓜,几十种吃法真是吃到怕。要发展,必须走出去。” 逃离这个小渔村,曾经是很多村民的选择。蒋永泰也是其中之一。不过,离家数十载后,他回到了家乡。推动蒋永泰回到家乡的是一股潮流,一股让古老渔村精彩蝶变的潮流。 2013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实施。2014年,澳头开启“美丽乡村”示范改造,采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融入“三海一侨”文化,打造“闽南美丽海港侨村”。2016年以来,深入挖掘和拓展“三海一侨·文创澳头”内涵,依托新增的文艺空间举办跨界艺术展览,将文创发展和特色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 根据蒋永泰介绍,所谓“三海”指的是:“海港文化”,利用别具特色的古厝建设一座海港文化展示馆,宣扬澳头人通过海洋走向海外的艰辛历程;“海防文化”,与民兵哨所联手共建“海防战地文化园”,培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鲜文化”,利用古厝民宅和集体发展用地,建设海鲜美食一条街。 “近年来,澳头渔港艺术小镇从最初的‘三海一侨’发展战略演绎出海洋文旅和海洋高科的新发展思路,着重发展‘美食、美术、美声’。目前,已有厦门爱乐乐团、南音、小螺号、北欧艺术中心等多家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入驻。这就像吹拂古老渔港小镇的文化春风。”蒋永泰说。 回忆与梦想在这里起航 “我这家店已经做了38年。刚开始,我就是给打渔归来的渔民煮点心,常常深夜两三点被敲门声叫醒。”澳头街边一家海鲜馆,朴素的招牌“洪宣传663”让新来者有些摸不着头脑,殊不知,这就是老顾客最爱的澳头第一家海鲜馆。老板娘洪宣传说:“刚开始只我这家,店名都没有。十几年后才出现了第二家海鲜馆。常来的顾客就给我的店起了个代号663,我家电话的后三位。” 近年来,周末过海到澳头吃海鲜已经成为很多厦门本岛人的新习惯,越来越多装修更有特色的海鲜馆出现了。 “苏氏小宗”,闽南燕尾式百年古厝,精致雕花墙饰。古树下,石磨石墩石门,处处透着古朴。不经意间抬头,又发现飞檐背后,通透的玻璃阳光房反射着耀眼的光。古朴与时尚,完美地嵌合在一起。院门外,墙上是大大的“大厝宅”招牌。 这里,曾经是苏亮谣小时候居住和玩耍的地方。长大后,他外出打工,在酒店当大厨。古厝则渐渐荒废,成为邻居养牛的牛棚。10年前,在乡愁的牵引下,他回到澳头创立了“大厝宅”海鲜馆。 苏亮谣说,“客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室内的艺术品和室外的百年闽南燕尾式建筑。很多客人特意跑过来,在院子里坐一坐,点几个菜,喝喝小酒。在这里,把生活节奏放慢一点,很享受。” 东西方艺术在这里交融 苏遥,澳头村人,1980年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96年,他回到澳头。苏遥将自家牛棚变成了“会客厅”:一张老旧桌子,几个老式板凳,墙上挂满各式老工具,角落里摆放着旧农具。他还将自家的院子变成了陈列自己作品的艺术大院。 “从宋代起,澳头就有商船驶向南洋,载满瓷器运送到世界各地。有一次在海边,我随手捡起了一个瓷片,翻过来看到一个福字,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于是,苏遥潜心钻研,用家乡海边的瓷片和古船的木板作为核心元素,创作出了极具辨识度的“木语瓷言”。 蓝兰,来自北欧的艺术策展人,2016年入驻澳头。“我在这里做的第一个展是在‘蒋氏小宗’古厝里的当代北欧艺术展,效果棒极了。”蓝兰和她的先生——瑞典籍华裔艺术家王彤,一直致力于促进北欧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机缘巧合,他们来到澳头,并在政府资助下于次年成立北欧当代艺术中心。 “我的定位是在保证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基础上,尽量把展览策划得接地气又有互动性。我们展览中会使用很多大家平时都很熟悉的材料,比如破旧的渔网、废弃的窗框等,拉近和当地人的距离。”蓝兰粗略统计了一下,“我们每年会有4场大展,平时还会有讲座、沙龙等活动。从2016年至今,已经有110多位北欧艺术家来到澳头。” 4年来,蓝兰见证了澳头艺术气息的渐浓渐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村民的气质都不同了。第一场展览的时候,他们有打着球进展厅的,有吃着看展下饭的。现在,在展厅里大声嚷嚷的一定不是本地人,本地人会帮忙维持秩序。”蓝兰说。(记者 张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20日 第 0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