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加油!我们来了!”河北石家庄等地出现新冠疫情后,核酸检测、流调等任务短时间内剧增。1月7日以来,江苏、湖南、北京等省份派出队伍,驰援河北石家庄等地。 闻令而动,全力以赴战疫情 “请转达机上医护人员,感谢你们跨越万水千山,驰援河北、石家庄,没有燕赵儿女过不去的坎,更没有中国人民翻不过的山。请你们保护好自己,我们携手共渡难关……” “好的,收到!” 1月7日夜,江苏省检验医疗队乘坐的航班抵达石家庄时,这段对话穿越寂静的夜空。 疫情就是命令,“战士”闻令而动。1月7日上午10点40分,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斌接到任务:组建江苏省检验医疗队,支援石家庄!12点左右,他在工作群发出消息,南京、苏州、常州和盐城等地纷纷响应,选派精兵强将。当晚6点多,来自70多个单位的106名队员,集结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这次北上是一场硬仗。提取仪25台,PCR扩增仪60台,各种检测、防护装备等共1000多件,装满一架货机。“我们准备了25万份的检验材料。”许斌等人此前曾参加过多地抗击疫情工作,平时就有应急预案,“来的都是骨干,能打硬仗。” 当晚9点56分,航班抵达石家庄。他们顾不上休整,连夜赶到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查看改建核酸实验室的场地,8日晚11点即投入工作。“我们当晚对2368份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标本完成检测。”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张臣说。 冒着凛冽寒风,朝着同一个方向进发,带去温暖和希望。根据国家卫健委等统一部署,江苏、湖南、北京等地医疗队奔赴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开展检测、流调等,与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 争分夺秒,日夜检测连轴转 12日,石家庄市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力争2—3天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早上5点半,常州核酸检测队员醒来,6点半从住地出发,匆匆赶到实验室,来不及歇口气就开始更换防护装备:手套、隔离帽、防护服、隔离衣、第二层手套、护目镜…… 这里是直接面对病毒的地方。张玢拿起装有样本的玻璃管,把手伸进生物安全柜,先加入提取试剂,再加入检测试剂。“检测是全手工,耗时最多。每天都会测出阳性样本,风险很大。”许斌说。 实验室是封闭空间,几十台仪器都在发热。实验室最适宜的温度是18摄氏度,队员们关掉暖气空调,室温依然达到28摄氏度。“防护服密不透风,加上隔离衣,相当于穿了两件大棉袄,很快就满身大汗。”许斌说,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队员尽量少喝水,为保持体力,“尽量少说话、少走动。” 上午10点左右,新样本尚未送到,张玢走出实验室“透口气”。脱下防护服后,她的衣服全被汗水浸透,脸上是深深的勒痕。“多数队员里边只穿一件短袖,纯粹为了吸汗。”她抓起水瓶猛喝几口。十几分钟后,新样本紧急送来,张玢和队友又匆匆返回实验室…… 从11日晚10点到12日晚8点,他们完成检测约2万份。 倾心尽力,携手构筑防护墙 12日凌晨2点,来自盐城市第三医院的朱蓉和队友,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住处。不久前,朱蓉做了一个手术,拆线日期还没到,就在7日中午接到支援石家庄的任务。她来不及多想,便和队友踏上征程。 直到10日,紧张的忙碌暂告一段落,她悄悄地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把线拆了,回到住地找消毒水,大家才得知她的情况。身为医疗队的“老大哥”,许斌对此有点自责。 检测争分夺秒,流调刻不容缓。 1月10日下午,湖南省流调队到达石家庄,对接石家庄市高新区疫情防控,主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接人员排查等。12日,他们对高新区参与流调的60多名工作人员统一培训,保证流调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流调是为了对疫情溯源,发现密接人员,避免疫情扩散。”湖南省流调队负责人罗垲炜说,23名流调专业人员经验都非常丰富。 1月10日晚,一辆长15米、高4米的“大家伙”驶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星夜赶赴河北邢台市。这台整体车载移动CT可用于体检、筛查新冠肺炎患者,平均每天可检查200多人次;并与中南医院联网,可以开展远程诊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连日来,湖南、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派出流调人员共103人,北京等地派出医疗专家,陆续抵达河北石家庄等地支援抗疫。(记者 张志锋 申少铁 张腾扬)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3日 第 02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