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步入尾声。 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们遭遇了一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神州大地上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斩断了病毒的传播链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这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成为现实,不让“病根”变“穷根”,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 这一年,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符合条件的罕见病药品已基本纳入医保,社会各界为罕见病织密协作网,让超2000万的罕见病患者看到希望…… 还是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所有这些,离不开各级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对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们,再道声感谢,对在各条战线上为疫情防控、为健康中国奋战拼搏的无数普通中国人,再道声辛苦! 群防群控 织密基层防控网 疫情防控期间,天津市蓟州区西龙虎峪镇东头百户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春为了劝村民“不出门、不聚餐”,用大喇叭广播:“不要以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欢迎你,别太自信了!”一段朴实的播报,意外收获了大量点赞。这背后体现了无数中国人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的高度自律意识,也是群防群控的生动体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下沉基层值守;医务工作者奋战一线,救死扶伤;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报道;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普通国人坚持闭门不出,誓把病毒“闷死”“堵死”……举国上下人人参与,群防群控,汇集起了强大的抗疫合力。 城乡社区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基层社区包括农村社区组织动员有力,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一手抓疫情防控,对出入人员进行检查登记、测量体温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一手抓居民的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障,有效实现了防输入、防蔓延、防输出。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也发现了基层治理的一些短板,只有下大力气把这些短板弥补好、改进好,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力,凝聚风雨无阻前行的力量。 守正创新 抗疫有“方”中医药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彰显了特色优势,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 在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大量高风险人群无法得到及时诊治的危急情况下,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发病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 大疫出良方。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有效方剂“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药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 线上医疗 深入推进“五个一” “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出不了门,我常吃的降压药买不到怎么办?”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患者看病配药的需求转移到网上。 对此,各大医院、第三方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快速上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 今年12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出了一大波“民生减负”清单: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的实际困难,推动医学影像等健康信息共享互认;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探索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一码溯源;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患者多次排队缴费、异地就医结算难等问题;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 数字信息技术的加持,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就医体验。网上无接触诊疗和线下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减少了病毒交叉传染的机会,满足了疫情期间的诊疗需求,为百姓提供了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将深入发展,民众看病就医时会更省心、更省时、更省力、更省钱。 发扬传统 爱卫运动共参与 今年4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此前全国爱卫办等9部门发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书》,号召人们“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爱国卫生月启动以来,北京已累计组织80万人次开展周末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天津向市民发出“八要八不要”爱国卫生健康文明倡议;河南南阳城市管理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持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营造良好环境。 从当年的“除四害”“五讲四美”,到今年的“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运动本来就是我国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一个法宝,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促进运动。 今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从四个方面部署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二是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社会健康管理,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健康扶贫 去了“病根”拔“穷根”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也是长期困扰贫困群众的“魔咒”。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也是让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根本举措。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健康扶贫事业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十三五”期间,健康扶贫向医疗服务“神经末梢”不断延伸:全国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累计选派医务人员超过8万人次,在832个贫困县县级医院蹲点帮扶,贫困地区市县级医疗机构累计选派近10万人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超过100万基层医务人员奋战在扶贫一线……贫困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全国832个贫困县每个县至少有1家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和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医生。如今,贫困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获得及时诊治,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可以得到救治。 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原则,我国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初步建立起“及时发现、精准救治、有效保障、跟踪预警”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工作机制。同时,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负担近3300亿元,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群众精准脱贫,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记者 熊建 王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2月22日 第 09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