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加海归杨铄的食用菌菌种研发和培育工厂。 留澳海归岳文雯(右)与农户亲切交谈。 疫情期间,海归企业宁夏宁谷物配管理有限公司全员到岗,全力保障供应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银川市隔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食材配送。 3月11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了简短的赴意出征仪式。留美海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前排右四)将与同事一道,将中国的抗疫经验带去意大利。 2020,注定是难忘而不同寻常的一年。 跨越寒暑,披荆斩棘。这一年,海归的太多瞬间令我们难忘。面对疫情,他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复工复产,他们开足马力,全力生产;脱贫攻坚,他们尽己所能,扶贫扶志。这一幕幕,是无数海归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最生动的注脚。 抗击疫情 风雨同舟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许多海归医护人员,他们挺身而出,守护着这座城,守护着这里的人民。 2月8日,建成仅用12天的武汉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兼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他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微创泌尿外科中心和南加州大学诺里斯医院学习。 在《致雷神山全体战友的一封信》中,王行环曾动情写道:“我们相信协力奋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雷神山医院团队一定能与其他正在冲锋的团队一样,成为这场人民战疫中的‘定海神针’,很快迎接疫情拐点的到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无数双手紧握,定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精神伟力,构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 一方有需,星夜驰援。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投入这场日夜奋战的生命大救援。这其中,就有许多海归医务人员,他们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年初三,留意海归、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祝新根带领江西医疗队奔赴武汉,“不控制住疫情绝不收兵”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2月16日,武汉抗疫一线传回的一张照片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同事们心疼,内分泌科留德海归博士章诗琪在随安徽第四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时,剪掉了自己留了3年的长发,这原本是她为自己下半年的婚礼专门而蓄,照片中的她,笑容中透出坚毅。 “我们医疗队的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1个月的王老欣赏了一次久违的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80岁+’与‘20岁+’,相差一个甲子……这个瞬间,刻骨铭心。”曾留学泰国和美国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在自己的抗疫实录中这样写道。 疫情肆虐,海归情深。面对困难,我们风雨同舟;聚光成炬,定能冲破黑暗,许许多多普通的海归个体,成为这场全民战疫中无畏而坚定的战士! 复工复产 危中有机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考卷,也放在了海归面前。 在上海,大年初一,留美海归沈憧棐立下军令状,公司所产的人体测温热像仪设备将在最短时间内在沪交通枢纽安装完毕,守护市民安全。 在广州,海创企业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仅用3天,将公司的3C产品质量检测机改造为柔性AI视觉全自动口罩机,从而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鉴别操控,实现口罩全自动生产。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归企业精禾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团队研发的“精准农业大数据”技术,帮助客户提前部署春耕工作,避免春耕受到影响。 在湖南长沙,曾在瑞士和新加坡留学的张鑫、张芹夫妇将车开到了农户门口,为农户解决因疫情交通不畅所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还通过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新手段、新做法打开销路,帮助农户将损失降至最低。 凭着一股子韧劲,危中也可寻机,通过线下转线上、开拓新产品线等方式,海归创客们也在努力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 脱贫攻坚 知识惠农 今年3月,甘肃包括渭源县和文县在内的31个县退出贫困县行列,整体脱贫。其中,渭源县北寨镇和文县范坝镇正是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定点帮扶,多次组织海归专家服务团深入帮扶。两县脱贫“摘帽”的好消息传来,也让不少海归深受鼓舞。 昔日“苦瘠甲于天下”的土地,如今正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神州大地上,为数众多的海归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施展所学,在脱贫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指出,海归探索开拓符合自身特点并与地方实际相契合的扶贫模式,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主要以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等5种模式助推脱贫攻坚,逐渐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过渡。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留美回国的藏族女孩达瓦占玛利用自己所学,帮助麦宿镇的青铜手工艺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改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现状。 在辽宁抚顺,留加海归杨铄瞅准了长白山原始森林里优质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能为菌类生长提供的优越环境,他一门心思种起了蘑菇,并尝试将在长白山生长的黄金菇移植到抚顺的大棚里批量栽培。截至今年,他的公司已为周边80余户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湖北武汉,远望白墙黑瓦,近看池塘交错。留澳海归岳文雯通过打造2000亩有机田园综合体,不仅实现着自己的现代农业构想,也带动当地数百名农民增收致富……这样的海归扶贫故事俯拾皆是,在这一年,众多海归将最美青春与脱贫事业紧紧相连,传递温暖,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16日 第 10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