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女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她力量”

北京时间:2020-12-3 00:00|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海外网编辑|来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rmrbhwb2020120305p20_b.jpg

何文芳(左)冒雨帮村民背苞谷回家。  毛晓初摄

rmrbhwb2020120305p21_b.jpg

汪国杰(中)与村民在一起唠家常。  刘博欣摄

rmrbhwb2020120305p22_b.jpg

王会敏(左)到村民家包馅糕。  赵占南摄

rmrbhwb2020120305p23_b.jpg

王惠芳(中)在指导绣娘刺绣。  李 宁摄

镜头中的她们,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脱贫带头人,也是村民家中的“主心骨”;是村里孩子口中的孃孃(阿姨),也是老人口中的亲闺女;她们,帮着村民铺床扫屋,教着姐妹们刺绣编织,也帮着大伙卖出农副土产……

脱贫攻坚路上,许许多多女性的身影吸引人们的目光,她们那些交织着汗水的笑脸,令人难以忘怀。

近期,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女摄影人眼中的脱贫故事”摄影展在北京举行,用“她镜头”看“她扶贫”,用一个个镜头所捕捉的感人瞬间,记录了平凡女性自立自强、勤劳勇敢的脱贫事迹,以及基层女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动人故事,而镜头里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也让身为摄影师的她们收获了成长。这些巾帼脱贫故事,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中国妇女在消除贫困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

本报记者日前对部分女摄影师和女扶贫人进行了采访,听她们讲述这些“她瞬间”背后的“她故事”。

“村里的孩子都喊她何孃孃”

8月里,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宝峰彝族乡杏家村,连日都在下雨,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文芳(彝族名字为乌各布吉嫫)担心会发生泥石流,就忙着在村里四处看看,组织村民转移。

冒着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毛晓初艰难地托着相机,记录下了何文芳的生动镜头:她穿着高筒雨鞋,抱着村民的孩子走过小桥,水流湍急,孩子一脸信赖地趴在她的肩头,何文芳却早已淋得满身湿透。

在杏家村的院子里,停着一辆撞得破破烂烂的车,那是毛晓初的车,在冒雨赶来拍摄的路上,她不慎遭遇了车祸,为了不耽误拍摄工作,她仍是一个人坚持上了山。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晓初4次从成都开车200多公里,到何文芳工作的杏家村进行拍摄。

“我跟着何文芳在村里跑了多户人家,挨家挨户地坐下来聊,看着她帮村民寻找增收办法,或者是帮着解决生活难题。”毛晓初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何文芳和村民间的真挚情感,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何孃孃”。

拍摄时,她们在村里遇到一户人家,家中的孩子患有脑瘫,家中只剩下父亲照顾孩子。“那孩子现在20多岁了,见到何文芳很是亲热,大老远就迎出来了,何文芳在他跟前,就像姐姐一样。”毛晓初回忆说。

何文芳的扶贫工作十分细致,从点滴耐心地做起。村里有一户彝族贫困户,以前一家十口人挤在一间木板房里生活,后来在政府的资助下搬进了新房,但还没养成新生活的好习惯。

“当时,我到他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要讲卫生,手把手教他们叠被子,理床单,叠好衣服放进衣柜,教他们进行垃圾分类,一次不行就教第二次甚至更多,现在他们家的环境卫生大大改善,他大儿子还在我的鼓励下光荣地入了党。”何文芳说。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在毛晓初眼中,何文芳在村里就是这样不时地转换着女儿、姐妹、母亲的角色。

“也正是这种亲情式关系,使得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目前,杏家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民从过去的不种茶、简单种茶转变为种优质茶,种规模茶,并不断提升茶叶采摘制作技术,生产和生活状况越来越好。”何文芳说。

“她成了咱家拿主意的那个人”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刘博欣拍摄的对象是汪国杰,今年初,在黑龙江省尚志市黑龙宫镇,她为这个驻村女干部所帮扶脱贫的7家脱贫户,每家拍了一套全家福。

回忆起拍摄的情形,刘博欣觉得还跟昨天发生的一样:汪国杰带着她一家一家地拍,一路上,她如数家珍地介绍各家情况。“让我心疼的那个瞬间,我至今都忘不了。我问她:你当了女驻村干部,是不是就顾不上自己家里人了?她停顿了一下,说,‘姐啊,你给我打电话说要来的时候,正好是我母亲五七的忌日。’然后,她的眼泪就下来了。”

汪国杰是主动请缨参加扶贫工作的,到黑龙宫镇担任永久村驻村第一书记,永久村、建国村驻村工作队队长。2019年3月,她又兼任了永久村党支部书记。

听说她要去驻村,家里人反对说:“女同志下去干什么,那么辛苦。”村民们开始也抱着怀疑态度,刚下乡入户时,有人在背后说汪国杰:“这说不定是来走形式的,干不了几天就得回去。”

“我知道,想把扶贫工作做好,就得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办实事,把自己当村里人,这样百姓才能信服。就这样,我穿梭于大街小巷,走家串户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汪国杰说。

驻村工作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就难了。为了帮助村民把产品销售出去,汪国杰成立了黑龙宫农产品销售群,比如木耳、蘑菇、煎饼、豆油等,慢慢地销路越来越好。汪国杰还把私家车变成了村里的送货车,经常义务送货。

刘博欣在拍摄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汪国杰的车就像个百宝箱,每拍一户,她都会从车上拿件礼物出来,转到一位老爷子家时,看到老爷子因为长年风湿,他的手变形了,汪国杰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盒子说,“这种止疼消炎药,我爸用过觉得挺好的,您也看看好不好用。”

看着汪国杰和村民们在一起的情形,刘博欣心里很是感动:“正是像无数像汪国杰这样的女驻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成全了帮扶脱贫的每一家。她们顶风雪、淌泥路、跑医院、坐炕头,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联系治病,为贫困户做义务代销员,从而使他们身体好了能干活、赚钱有了生财的路,和乡亲们一样过上了好日子。从驻村之初她不被认可,到今天的‘闺女儿’、‘大妹子’的亲切呼唤,她们不再是‘来个女的能干啥’,而是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咱家拿主意的那个人’!”

“驻村的日子不再孤单”

2020年农历春节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赵占南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黑山嘴村,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王会敏,在村里拍了一整天。

“不管走到哪家,他们都把王会敏当作亲闺女一样,可喜欢她了,家家户户的老人,就那么拉着她的手进屋,她也不见外,脱鞋上炕跟着一起包饺子、准备炸糕,亲亲热热地准备过年的食物。”赵占南回忆说。

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冬日夜晚,赵占南和王会敏挤在她的宿舍小屋里,屋外的水管子冻上了,做不了饭,她俩只能凑合着吃了顿方便面。伴着窗外凛冽的寒风,两人唠起王会敏在村里的生活,那可真是感慨良多。次日凌晨3点,赵占南就醒了,想起一天的拍摄经历,忍不住写下感言:“每位扶贫的女书记,心中都有一种情怀在支撑着她们。”

黑山嘴村地处河北坝上,是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王会敏还记得,自己是在2018年3月8日那天来到黑山嘴村的。“入村当天,最低气温零下21℃,村委会门口堆着15公分厚未化的雪,我穿着在石家庄过冬最厚的衣服还是被刺骨的寒风吹透了。土坯房、土院墙,坑坑洼洼的入户路,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很差。虽然我是农村出生、农村长大,对驻村有心理准备,但现实情况还是让我感到很有挑战性,这也让我意识到脱贫确实是一场攻坚战。”王会敏说。

几年来,赵占南跟踪拍摄了许多来张家口的扶贫干部,给她印象最深的人就有王会敏,在跟拍时,赵占南时时被她雷厉风行的作风、朴实无华的人品所感动。

“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女同志,离开家人来到贫困村,挤在一间办公与住宿混用的小房间里,坝上的冬天十分寒冷,气温时常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可她一住就是这么长时间。”赵占南说,为了扶贫,王会敏错过了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父亲去世,她没能尽孝;女儿高考,她不能陪伴。她把大爱留给了黑山嘴村的乡亲们,全心全意地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

可喜的是,如今的黑山嘴村,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村民收入增加了,2019年,黑山嘴村高质量脱贫出列,被河北省命名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说起黑山嘴村,王会敏同样很感激当地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冬天,我的脸被冻了有大妈给我送冻疮膏,入户时,80多岁的奶奶那么亲热地牵起我的手拉家常,所有这一切都化成了浓浓亲情,使驻村的日子不再孤单,使黑山嘴村成为我们永远记挂的又一个家乡。”

“心中有锦绣,脚下有乾坤”

8月26日那天,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李宁跟北京布韵传奇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惠芳预先约好拍摄的日子。

早晨6点多,李宁就赶到了王惠芳位于北京门头沟的家里,为啥这么早呢,李宁想拍拍王惠芳真实的生活状态。房子不大,装修也很简单,一进门,李宁就被大半桌的药瓶子吸引了,这些年,惠芳大姐夫妇,每天都是先吃上一大把药,然后外出为扶贫事业奔忙。

王惠芳家给李宁印象最深的另一点,是挂了满墙的刺绣作品,这些是王惠芳的扶贫项目产品,她是北京市门头沟京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王惠芳和丈夫陈良敬都是北京大西山的农民出身,30年前,她和丈夫陈良敬开着手扶拖拉机闯出大山,靠经营理发店脱贫致富。然而,每每回到家乡时,她看到留守妇女就业门路少,就觉得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我不能眼看着山里的姐妹不管!

2009年,王惠芳返回家乡重新创业,要想办法带领乡亲们脱贫。

怎么帮?王惠芳想到了手工编织和手工刺绣。王惠芳有着20多年的刺绣经验,熟练地掌握了京绣、丝绫堆绣、手工编织、传统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为了带动家乡的姐妹们增收,2010年,王惠芳在娘家黄岭西村、婆家燕家台村及门城地区成立了三个巧娘工作室,对妇女进行手工制作培训,不仅免费教技术,还把原材料送到妇女们的炕头上。2013年,又成立了北京布韵传奇手工编织合作社。

队伍越来越壮大,手快的巧娘月收入达到800元至1000元,姐妹们高兴地说:“惠芳姐,不出家门就能挣上钱,你可是为大伙干了件大好事!”

李宁回忆说,“在合作社,我问在场的绣娘们,生活改善没?她们都说,惠芳大姐教她们编织刺绣,现在自己有了收入,在家的地位也提升了。”

为照顾山里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王惠芳总是把订单优先分给困难姐妹。几年来,王惠芳先后开展了上百班次的免费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市区多所小学与她签订合约,联合展开艺术进校园活动。巧娘们走进校园走上讲堂,个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特有成就感。

“心中有锦绣,脚下有乾坤。”王惠芳这样形容自己的事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无法相信,这些堪称艺术品的纯手工作品出自当地的山姑俏嫂。我们山里的妇女,就是这样靠着双手用智慧和技能脱贫增收。”

本报记者 叶晓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2月03日第05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