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班牙不限地域工作
本人男,湖北人,30+,身体健康,勤劳肯干,有国内10年电脑手机门店销售经验,踏实稳
1.上阕:赤子之心 “叶已经霜别故枝,垂杨老去尚余丝。一江秋水蘋开晚,几片寒云雁过迟。”《鹧鸪天.叶已经霜别故枝》的上阕共28个字。 在这幅由词人所勾勒的初秋景色图里,树木的叶子日日经历寒霜的洗礼,渐渐由绿色变成枯黄,最后寂寥地从栖息了很久的树枝上凋零,融进土里。垂柳因为年事已高,也经不住寒冷与风霜,叶子一片片掉落,最终只留下了如细丝一般的柳条作为念想。远远望去,一江秋水宽阔渺茫,一眼望不到头,江边的蘋草似乎也比往年生长得慢一些。抬头看看天空,只见几片乌云下几只大雁姗姗来迟一般轻轻掠过。词中仅仅靠叶、霜、枝、垂杨、余丝、秋水、蘋、寒云、雁等意象就营造出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氛围。 首先,“叶已经霜别故枝,垂杨老去尚余丝。一江秋水蘋开晚,几片寒云雁过迟。”在总体上是一种寂寥、孤寒、悲凉的冷色调。其次,“别”“老”“晚”“迟”这四个字用得也很玄妙,“别”即分别、别离之意;“老”即年迈、暮年之意;“晚”
“迟”即包涵遗憾与叹惜之深意,作者用这几个词,寄托自己的情感,无一字不寄愁绪。另外,草木本无情,只是词人眼中有生命。词人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一种女性的博爱与柔情感悟这些事物的处境,赋予他们生命,同时也让这首词在低沉中依然存在生命之光。 作者以其赤子之心,深情地感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运用白描的手法立体地勾勒出了一幅动静结合、远近相间、色调丰富、饱含深情的初秋景色图,让人读完便感觉其意蕴无穷。 2.下阙:愁者之词 “愁意绪,酒禁持,万方多难我何之。天高风急宜猿啸,九月文章老杜诗。”《鹧鸪天.叶已经霜别故枝》的下阕共27个字。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看到这一番冷色调的秋景之后,不免有所触动,不自觉地情景交融。作者的愁思油然迸发,虽然想一醉解千愁,奈何自己鲜少饮酒。如此一来,自己的千愁万绪又该如何宣泄表达呢?“天高风急宜猿啸,九月文章老杜诗。”看来只有晚唐杜甫的诗词文章才能表达内心的愁绪。 如果说上阕是写景与借景抒情,那么显而易见,下阙是作者的直抒胸臆。“愁意绪”“万方多难”直接明了地揭示了作者之愁。“天高风急宜猿啸,九月文章老杜诗。”在本词中用得恰到好处,有一语双关之效。一方面,作者可能是描写实景实情:此刻确实是天高风急让作者联想到了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从而对照自己眼前之景,写出“宜猿啸”。另一方面,作者是引用典故,表达自己此刻正如当时的杜甫一般,千愁万绪。不管是何种解释,“天高风急宜猿啸”与“风急天高猿啸哀”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曾在《登高》一诗中,以此句开头,写登高所感,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他乡、时光飞逝等多种情感交织的极悲之情。 因此结合叶嘉莹在创作本词时的生活遭际,关照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可以体会到在本词当中作者的愁思之深重甚至可以与当初独自登高的杜甫相呼应,表达的同样是自己的孤独、惆怅、悲苦。 三、艺术之美:思致融情传好句
叶嘉莹先生曾在《人间词话十二讲》中说:“诗是言志的,是诗人内心的感情和挚意,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鹧鸪天.叶已经霜别故枝》 全篇共55个字, 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既寄托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词学艺术。 1.兴发感动之质素 “兴发感动”是叶嘉莹先生提出的一种鉴赏和学习古典诗词的主要思路与方法。万物皆有生命,不只人有情,物也有情;不只物成景,人也成景。因为前者,人与物在生命根柢处能够贯通交流,创作出来的诗歌才会情意弥满,楚楚动人;由于后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观照物象,作品中的景致就会栩栩如生。体悟万物的生命,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才会产生一种情感的高度契合,产生共鸣。 在本词当中,作者看到了“枝叶经霜”,感受到了其“别故枝”的别离之苦;看到了“垂杨老去”,感受到了其“尚余丝”的最后一点念想;看到了“一江秋水”
“蘋开晚” “几片寒云”“雁过迟”,也同样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寂寥与孤独。 作者细致地感知景物,将自己的情感交付于他们,向他们诉说自己。在无形之中,做到了情与景的交织:“叶已经霜别故枝”中的“叶”是现实中的秋叶,又何尝不是作者叶嘉莹本人呢?因此,作者笔下的景表达的既是事物本身,也是作者的寄托之情。 2.引典传情之质美 “天高风急宜猿啸,九月文章老杜诗”来源于杜甫《登高》一诗。这两篇诗词都是在秋季所作,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十分相似。在《登高》一诗中,杜甫由“风急天高猿啸哀”起兴,抒发了自己的多重愁绪。在本词当中,作者同样描写了风、天、猿啸这三个意象,并在本词当中作者由此句升华了自己的情感,深入地表达了自己的千愁万绪。“九月文章老杜诗”中杜甫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语言具有“沉郁”的特点,不管是《春望》、《蜀相》、《秋兴八首》,还是这里的《登高》,杜甫都将“沉郁顿挫”展现得十分透彻。 本词当中,作者十分巧妙地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加多样、绝妙、细腻、丰富。 3.弱德遥思之质纯 叶嘉莹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这种美就是一种弱德之美。弱德之美是叶嘉莹的诗词追求,在她创作的很多诗词中都体现了这一点,而在本词当中也是可见一斑。 不到20岁的叶嘉莹便创作了这首《鹧鸪天.叶已经霜别故枝》,不管是上阕中描写的一幅萧瑟秋景图,为全篇奠定了低沉的冷色调,还是下阙中的直抒胸臆,表达词人的万般愁绪,全篇无处不透漏着或深或浅、或积蓄已久或骤然而生的孤苦愁情。但难得的是,作者在承受自己的悲伤之情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沉湎伤痛,而是心怀希望。“垂杨老去尚余丝”,作者能从物是人非之中感念残存的“余丝”之光;“愁意绪,酒禁持”,作者在万分悲苦当中,依然懂得“举杯消愁愁更愁”;“万方多难我何之......九月文章老杜诗”,作者化悲愤为动力,既将自己的愁绪寄托在杜甫一诗一句当中,又在提醒自己应当刻苦研读。 作者用“枝”“丝”“迟”“持”“之”“诗”六字押韵,赋予本词节奏感和音乐美,让本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千万般遥思之痛,但更能深刻地感悟到作者身上无比强大的弱德之美、女性之光。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词学新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叶嘉莹.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4]
常卫红.赤子之心 哲人之思 史家之笔——谈叶嘉莹的鉴赏方法[J].黑龙江史志,2008.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