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丁芒先生被称为归来诗人,走过了“伤痕文学”色彩,经历了痛苦的反思、执着的追求,诗的主体意识开始回归。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痛苦,却没有沉沦,他执着、坚韧、浑厚、深沉的归来,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燃烧着希望之火。“欣逢得意回天手,竟索还风月,重整规模。何必后庭,入时自有新歌。”惨痛经历已经过去,现在有回天之力,整装待发,人生必有新的吟唱,所以,是高兴的、得意的。“问诗人,当此缠绵,雅兴如何?”无关乎其他,而只在乎自己的兴致。 三、
《高阳台·秦淮行》的艺术风格 审视丁芒先生的诗歌艺术风格,可以看到丁芒先生是激昂与深沉、直露与含蓄的。这是诗人血与泪的凝结,是诗人心路历程与艺术历程的统一,也是诗人区别于其它归来诗人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位战士诗人,丁芒先生诗中始终回荡着一种激昂与深沉的豪情,蕴蓄着一种横槊赋诗的气势。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抒写胸中之情,他的豪情壮志中蕴藏着一位饱经风霜的战士对民族的忧思。别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丁芒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将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诗人,“百代干戈,六朝金粉,秦淮怎耐消磨。回首秋风,迷茫一片烟萝。桨声灯影无觅处,空留下梦里山河。媚香楼掩映桃渡,枉费猜摩。”他那激昂而深沉的情感来自于他对时代、对民族的使命感。 与激昂而深沉的情感相适应的露与藏的抒情方式。丁芒先生直抒胸臆:“何必后庭,入时自有新歌。”又不点明此时心情,而“问诗人,当此缠绵,雅兴如何?”诗人自己明白,藏于心中,待自己体会和读者领会。“流连夹岸花争发,满星河、笔底婆娑。”语言明朗而隽永、雄丽而蕴藉。 四、
《高阳台·秦淮行》表达的情感 他不像古代诗人那样借自然与历史解脱时间苦痛,而是在与山水、历史的对话中抒老骥伏枥之情。“媚香楼掩映桃渡,枉费猜摩。”媚香楼又叫李香君故居或李香君楼,坐落于秦淮河畔。李香君是秦淮一颗璀璨的明珠,秦淮八艳之一。这个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层妇女之所以受人仰慕,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于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国心和高尚的情操,愤世嫉俗,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眷怀故国。丁芒先生以战士与诗人双重身份感知历史,相同的国家情思,不必猜度。 “欣逢得意回天手,竟索还风月,重整规模。何必后庭,入时自有新歌。流连夹岸花争发,满星河、笔底婆娑。”谁不知亡国恨,但入新时代,必自唱新歌。“当此缠绵,雅兴如何?”立于当下,享受美景,兴致勃勃。在历史中理解人的存在,确认生命的终极意义,把握时间与生命的自由本质,这正是丁芒诗词的内在精神。 参考文献 [1]朱寿桐.论诗人丁芒的文学贡献[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1-8. [2]方长安,龙泉明.论丁芒归来后的新诗艺术[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44-49. [3]许霆.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锋诗学流变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0(01):161-170. [4]沈彦.民族魂的发掘和重铸——新时期江苏诗歌主潮漫评[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4):29-32. [5]李元洛.壮怀绮思
老树新花——论诗人丁芒近作[J].当代文坛,1987(04):31-35.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