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守住了水库,也守住了好日子”

北京时间:2020-10-8 23:00|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海外网编辑|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图①:密云水库风光。  

图②:工作人员监测水库水质。  

图③:栖息在密云水库的水鸟。  唐卫东摄  

图④:密云水库风光。  (本版照片由密云区委宣传部提供)

8月30日,在北京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勉励,并提出殷切期望。

密云人民备受鼓舞。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记者再次采访乡亲们,他们表示,护好密云水库的决心更坚定了,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

60年前,20万建设者创造奇迹

“60年前,你们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81岁的罗连恒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和高亢的打夯声。

那是1958年6月,为解决潮白河水患并破解京津“水荒”困局,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同年9月,密云水库正式破土动工。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和驻京部队的20多万名水库建设者,拉开了这场“移山造海”的序幕。

那年,罗连恒19岁。“修水库是好事!”这位年轻的密云农民主动报了名。罗连恒回忆说,当时条件很艰苦,在搭建的工棚里,铺上一层席子和干草,就是睡觉的地方了。那时也没有什么机械化设备,搬运石头要么靠大筐背,要么用手推车推。

罗连恒和工友们在隧洞里爆破打洞,虽然冒着塌方危险,任务繁重,但谁也不叫苦。工友之间还时常进行劳动竞赛,你挖一铲,我就挖三铲,你扛一筐,我就扛两筐。他一直记得工棚墙上写着的一句话:“不想爹不想妈,修好水库再回家。”

1960年春节,罗连恒不能回家过年,他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样浩大的工程,施工不到一年,就能发挥拦蓄洪水的作用。水库应该今年就会完工,能参与到这项伟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自豪……”

工地上有苦也有乐。那年除夕夜,忙碌了一天的工友们聚在一起,笨手笨脚地包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们一个班在一块儿包饺子,包完后,十多个人用大炕席把饺子兜着,抬到食堂去。到食堂煮完了再用盆端回来一起吃。那样的年夜饭格外香。”罗连恒说。

经过20多万人艰苦奋战,1960年9月1日,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基本竣工,最大库容43.75亿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工程奇迹。

从此,京城东北,燕山南麓,群山环抱中,碧水浩渺。每次遥望这座宏大的水库,罗连恒都会记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的工友们不少已经故去,但罗连恒相信,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不会被忘记,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会被永远传承下去。

从建成至今,密云水库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约280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亿立方米。曾有一种说法:“北京人每喝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建成后,罗连恒又先后到东北、四川等地工作,1984年调回密云水库管理处当司机。后来,他的儿子、孙儿也都相继选择到密云水库工作,祖孙三代建设、守护水库。

如今,罗连恒已经退休在家。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他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多做些宣传工作:“总书记嘱咐我们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我要教育子孙,保护好这盆净水。密云水库是首都的财富,是国家的财富。”

60年间,乡亲们为护水不断奉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建设和保护密云水库,密云关工厂、关矿山,不少人搬离故土、多次转产。水库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成就了他们的新生活。

20多岁“靠水致富”,30多岁“重新创业”,40多岁“从头再来”,这是万明泉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概括,也是很多水库人的人生轨迹。

今年50岁的万明泉是密云区溪翁庄镇走马庄村村民,是水库移民的后代。上世纪80年代,万明泉跟随着父亲,在水库上做起了网箱养鱼。几年时间,刚刚20出头的万明泉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他盖起了新房,娶了媳妇生了娃,生活幸福。他想,即便等父母年岁大了,养家的担子全落在自己身上,凭着网箱养鱼的收入,养活一家五口也绰绰有余。

2002年,万明泉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依据饮用水源地不从事人工渔业生产的国际惯例,北京市政府决定,限期取消密云水库网箱养鱼,以便净化水库地区的环境,保护首都饮用水源。

“这件事像晴天霹雳一样,当时实在难以接受。”万明泉说,“不过我也明白,养鱼确实污染水。政府给我们发了补贴,我们把网箱撤掉了。”

不能养鱼了,万明泉犯起了愁,“做点什么呢?”有一段时间,密云水库蓄水量下降,丰茂的水草裸露了出来,万明泉一下子有了主意:“这不是天然的牧场吗?”万明泉拿出养鱼时攒下的5万元积蓄,购买了30头肉牛。吃水库边野草长大的牛,销路非常好。到2013年的时候,万明泉一年能挣到十几万元,日子重新宽裕了起来。

让万明泉始料未及的是,2014年底,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入京,为密云水库补水,原先裸露的河床渐渐漫上了湖水,“天然牧场”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水库水质,密云实行了更严格的保水措施,按规定,万明泉的牛场要被清退。

此时,万明泉的父亲已年近八十,但一点也不糊涂,他劝儿子:“保护水源,这是国家划定的红线,碰红线的事咱们不做!”听了父亲的话,万明泉把牛卖掉,彻底告别了自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牛棚。

被清退的远不止牛场。2014年到2017年,密云清退了94个库中岛,实施自然生态修复;清退一级区内692家养殖场(户),清理畜禽100多万头(只),从源头消除畜禽粪便污染;清退水库上游主要河道两侧72家水产养殖场,清洁流域水质;关停水库周边5家国有矿山企业,全区采矿业实现“清零”……

为了帮助村民就业,密云在库区组建了“保水队”,聘请村民做保水员,万明泉第一时间报了名。“但工资不是很高,一家人都指望着我呢,我还是得想办法挣点儿钱。”万明泉说。

万明泉想来想去,决定做回渔民。好水养好鱼,经过多年治理,密云水库水质提升,水库鱼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销售旺盛。于是,万明泉办了捕鱼证,开始出船捕鱼。

9月25日零时,密云水库开渔。零时一过,在岸上等待已久的万明泉,摇起双橹,向湖中划去。为了保护水库水质,水面上禁行燃油船只,渔民们只能靠双手划桨。通常,万明泉需要划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最合适的地方,然后开始下网捕鱼。

25日清晨,万明泉满载而归。“现在水库鱼的个头儿变大了,种类也多了。”说起鱼的变化,万明泉很起劲。去年,他靠捕鱼赚了十几万块钱。

如何不让保护水库的群众吃亏?密云一直在探索保水富民之路,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密云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重点项目带动、闲置资源利用、文化村落发展等7大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2014年,万明泉开起了农家乐。造型新颖的荞麦点心,配上刚捞上来的水库鱼,吸引了不少游客。万明泉的小日子重新红火了起来。“守住了水库,也守住了好日子。”万明泉说。

2018年起,密云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即打造10个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改造100个精品乡村酒店、提升发展1000个精品乡村旅游项目。2019年,密云接待游客8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9亿元。

60年后,“大水缸”变成“聚宝盆”

在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庄村一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34岁的孔博正在各操作间查看。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西红柿、黄瓜、白菜、辣椒等各种新鲜蔬菜,很快,这些蔬菜就会被送到全国各地顾客家里。

孔博是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天猫、淘宝、京东、微信等电商平台上,密农人家全年稳定供应140多种优质农产品,日均发货量5—10吨。

2012年,孔博辞去在北京市区的工作,回到密云创业。孔博是水库移民的后代,当年,母亲一家7口坐一辆牛车,搬出了老村子,如今,孔博收到了来自水库的回馈——绿水青山孕育出的优质农产品。

为了让库区农民顺利转产、转岗、转业,密云区政府出资扶持库区农民发展现代高效果园、果品安全生产基地等7类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特色农业项目。截至目前,共确定产业项目16个,涉及资金上亿元。通过“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模式,板栗、苹果、葡萄、梨等林果都成了库区乡镇的致富法宝。

让更多人致富,这也是孔博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19年,密农人家直接带动400余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与全区65家合作社达成生产合作关系,覆盖密云区17个乡镇。

“总书记回信中说,发挥好山好水的优势,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对这句话体会很深。”孔博说,将来密云好山好水的金字招牌会擦得更亮。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水库还成就了密云的养蜂产业,密云水库周边良好生态环境及丰富的蜜源植物,使密云拥有了北京最大天然养蜂场。

密云区太师屯镇龙潭沟村村民田淑革是养蜂大户。当漫山遍野荆花盛开时,田淑革会登上蜂场山上的二层小楼,看蜜蜂采蜜,这是一件让她感觉特别幸福的事。

田淑革养了30多年的蜜蜂,从几箱到几百箱,从生活拮据到年收入30多万元。“野生荆花蜜根本不愁卖,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甜蜜。”田淑革说。

为鼓励高标准规模化养蜂,密云出台了一系列养蜂的惠农政策。政府出资聘请养蜂能手“30分钟到现场指导蜂农”,还创建了“蜜蜂医院”,诊治蜜蜂常见病。如今的龙潭沟村是中国养蜂学会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村内集中养殖户16户全部为标准化养殖户,养蜂数量3000群,年产成熟蜜30吨。

据统计,密云已成为北京市养蜂大区,全区蜂群达11.5万群,占北京全市总量的44%。年均生产蜂蜜320万公斤,蜂产品年产值近1.2亿元。养蜂户2072户,362户低收入农户通过养蜂实现了增收致富。

密云因水而立,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密云水库经历了60年风雨,密云人民为了建设水库、保护水源无怨无悔,奉献巨大。”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说,“未来,密云的水库、山林,不再只是京城的‘大水缸’和‘后花园’,还将成为山区农民的‘聚宝盆’,实现保水与富民融合发展。”(记者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09日   第 05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