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编者按: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柯卓英教授指导并推荐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撰写的诗词鉴赏文章,质量上乘,水平专业,欢迎诗词爱好者欣赏。本期刊出李沁格撰写的:
个人简介:李沁格,女,1997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现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读。 摘要:霍松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哀溺民》创作于花园口决堤事件之后。全诗在艺术特色上注重缤纷的意象构成以及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发扬。在主题思想上,抒发了心系天下、情哀万民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霍松林;《哀溺民》;意象;赋、比、兴;思想情感 1939年,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当局错误的决断造成了花园口惨案的发生,战争与灾害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今天,我们透过诗词了解历史、直面历史,本着以史为鉴的态度探求诗词的内在之意。本文以霍松林的《哀溺民》为例,分别从意象艺术、赋、比、兴手法运用和主题思想三方面进行浅析,探究作者表达的内涵与思想。诗词原文如下: 哀溺民 田园起大波,邱陇翻巨浪。汪洋混窟窿,势压洪河壮。 荒鸡饿树巅,瘦犬溺深巷。耄耋喜出没,蛟螭森相向。 天意何果居,小民固无状!可怜四壁屋,乃作千年圹! 江山信清美,干戈争揖让。一死等长眠,无因观霸王。 一、意象艺术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固有的概念和词语。在中国古代,文人在创作前会形成一个明确的形象,然后通过这个形象下笔创作并赋予思想情感。《哀溺民》一词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意象,这些种类繁多的意象类型构成了全诗的艺术特色。 1.动物类意象 《哀溺民》中的动物类意象主要是以鸡、犬为主。鸡、犬意象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鸡、犬与人有着和谐关系,先秦人很自然的把鸡、犬作为社会和平生活的一种写照。”其实不仅是在先秦,后世文学也通常把鸡、犬作为太平或村居生活的象征。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生动的写出了农村的宁静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愉快心情。但是在霍松林的诗中,鸡、犬意象的运用并不是为了描写盛世太平,而是别出心裁的加上了形容词写作“荒鸡饿树巅,瘦犬溺深巷”,诗人用这些意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洪水决堤造成的生灵涂炭,任何事物无一都不能幸免,不仅有动物,还有武汉会战开始后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普通百姓。 2.神话传说类意象 这类意象主要是鼋鼍、蛟螭。在古代神话中,鼋鼍和蛟螭都是生活在水中危害人间的巨兽。“鼋鼍喜出没,蛟螭森相向。”洪水决堤后带来的生灵涂炭让诗人一度怀疑是传说中的怪兽来到人间逞凶肆虐。另一方面,诗人用神话中的怪兽来暗喻日本侵略者,反映了当时侵华日军进攻安徽安庆,中军负隅顽抗死伤惨重,百姓流离失所的状况。 3.环境类意象 这类意象主要是以汪洋、大波、巨浪、洪河等为主,看似诗人是通过相似意象的重叠层层递进以突出决堤后洪水的来势汹汹。但结合诗句分析,“汪洋”这一意象的使用是有深意的。“汪洋混窟窿,势压洪河壮。”诗人借用“汪洋”这一意象来象征日军侵华的战火,暗示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中国的各个角落甚至比洪水更为汹涌。 4.事物类意象 这类意象主要是干戈。干戈在古代是常用的武器,在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代指战争。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中写道“化干戈为玉帛”,诗人在这里也是想表达这种含义。“干戈争揖让”直白地抒发了作者希望侵华日军可以停止战火撤出中国,祖国和平的美好愿望。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