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前,乌拉山南北麓遍布露天矿坑。 资料图片 修复后,乌拉山南北麓青山重现,地形地势平缓连绵。 资料图片 近日,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通过“三重治理”方式,已完成649个露天采坑、482个废石(渣)堆、213个工业广场、20处重点地质灾害点的矿山治理工作,治理面积达到58.54平方公里,占工程总量的82%。 据介绍,矿产资源丰富的乌梁素海流域经过近40年的矿业开采,遗留了大量露天废弃矿坑,水土流失严重。每逢雨季或汛期,乌拉山、白云常合山、渣尔泰山大量的砂石、腐殖质随洪水进入乌梁素海和黄河,对黄河水质造成污染。原有地形地貌景观也遭到破坏,地表植被退化,草原沙化日益严重,粉尘和沙化对京津冀风沙源治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乌梁素海试点工程排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中,是全国最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之一,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包含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乌梁素海堤路修筑、乌拉山南北麓林草生态修复、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污染综合治理5种业态、7项子工程。工程难度之大、治理种类之多、施工环境之恶劣,在国内均属首例。 目前,承建方中建一局三公司的项目团队完成了4万亩沙漠的压沙固沙和梭梭树种植、2.3万亩经济林种植及1万亩飞播造林工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工程预计2020年12月31日完工。乌梁素海试点工程全部完工后,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将得到更大保障,推动流域内3.7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矿山修复是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内容一般分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矿山修复治理,真正让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中建一局三公司乌梁素海试点工程项目经理张富成介绍说。 中建一局三公司乌梁素海试点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庞东喆介绍,乌梁素海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区域内需治理的露天废弃矿坑807个,废石渣堆1134个,需拆除废弃工业广场327个,需清除重点地质灾害点20处。 中建一局三公司项目团队采用了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三重”治理方式。第一重是“磨腮削骨”,解决崩塌滑坡问题。大部分露天废弃矿坑边坡陡立、风化严重、岩体松散,极易发生崩塌。在矿山治理初期必须对边坡陡立的危岩体进行削坡,通过长臂矿山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危岩体清除,清除产生的废弃石料就地堆放于矿坑底部进行垫坡,从而形成合理的山体台阶与边坡,减小崩塌事故发生。 第二重是“垫坡整容”,修复地形地貌。为使矿山治理区恢复原山体地形及地貌景观,项目团队对于“凹陷式”露天矿坑和“山坡式”矿坑分别采用废渣回填和垫坡的方式进行整容,使废弃矿坑基本恢复原有地形地貌,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废渣堆进行边坡整形,按照取高填低的原则,将平整后的坡面地形整体起伏控制在±5度以内,达到外观起伏流畅自然。 第三重是植树种草,让青山绿水再现。项目团队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原土地利用情况,对经过此前物理修复的边坡进行无人机播撒耐寒草籽,使得植被、地貌景观和土地功能得以恢复,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刘琼 薛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9月29日 第 08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