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卫监综合监管福田中心。 本报记者 熊建摄 图为转诊直通卡。 本报记者 熊建摄 图为手机上的社康通APP。 本报记者 熊建摄 图为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郭连平(左)和同事在线监管辖区医疗机构。 本报记者 熊建摄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各地医疗健康事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中,深圳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一方面引入社会各方力量,在互联网赋能医疗健康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独到的做法;另一方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到了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筛查眼底病,系统帮阅片 医生看病效率更高 9月23日一大早,退休5年的陈阿姨来到深圳市福田区中航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一年一次的体检。她发现,今年的体检项目多了一项,“就是把头放在两台好像配眼镜时验光的机器上,来回扫描”。 这个检查项目就是OCT眼底检查。“相当于给眼底拍X光片和做CT,通过查看视网膜的情况来检查眼底有没有发生病变、缺损等,好及时干预,预防眼盲。”中心主任陈海飞说,“片子拍完以后会传到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治医师郑磊,则会把经过AI筛选后认定的“可疑报告”复核一遍,进行解读,给出进一步建议。 “由人工智能先筛一遍,把阴性的排除,我只需要分析阳性的结果就可以了。这就减轻了传统的阅片工作量,以前我比如一天要阅1000张,经过AI筛选之后,我一天只要阅100张,工作效率提升了10倍,精力也就能从琐碎的机械式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有利于患者。”郑磊说,“AI筛选的正确率,我验证过,95%以上。” 郑磊提到的人工智能,是指“平安智慧医疗眼部OCT筛查系统”——将OCT眼底检查和AI病灶筛查无缝结合的人工智能影像筛查系统,对眼科AI模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医学支撑。 确认某个病人阳性之后,“我们就会给他发转诊卡,患者拿着转诊卡去眼科医院,可以走绿色通道。”郑磊说。 据陈海飞介绍,如果想参加眼底检查,社区居民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社康通的APP进行预约就行了。“这是免费筛查,如果在医院做,要花费534元。”他说。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于人工智能的算法也有积极的反作用。“并非每一个阳性的结果都具有临床意义,有的阳性结果的患者就不用转诊到专科医院,可以在基层医院随访。”郑磊说,“我把结果反馈给人工智能,以后的算法就会更加准确。” 去年8月14日,深圳市眼科医院与平安智慧城市签署协议,联手打造“智慧眼科医联体”,以OCT临床筛查诊断为切入手段,通过深圳市眼科医联体平台,探索建立深圳市眼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医联体协作模式,全面提升眼科医院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中航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是合作的重要实现场景。 规范医疗机构,数据提供线索 监管力量有的放矢 9月23日上午8时30分,深圳市龙华区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杨平收到一条短信,预警提示大浪街道一家医疗机构“最新年检页过期”。25分钟之后,杨平到现场处理完毕。 这些信息,是记者在龙华区卫健局规财科信息组负责人陈海辉指引下,在“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平台”上看到的。 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因首先是数量多。“龙华区民营诊所有475家,但数量是动态的,开业、关闭,经常发生。卫监所就算将来扩充也只有150多人,而且监管的业务范围很广,不限于医疗机构。”陈海辉说。 福田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郭连平也曾苦恼:“我们区社会医疗机构有600多家,就30多名执法人员,不可能天天盯着每一家。” 其次,很多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营并不规范。“有的诊所连电脑都没有,随便写个方子,也不保留;有时收费以现金结算,没有存根。”陈海辉说,执法人员因而更多是事后监管,收到了投诉、出了事才能发现问题。 对此,2019年12月,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诊所要建立信息系统,各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要建设医疗服务监管平台,按要求上传诊疗服务信息。对于拒不建设信息系统或拒绝接入各区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的诊所,不予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在校验时给予暂缓校验。 龙华区卫健局联手平安智慧城市,应用AI人脸识别、机器学习、云计算等近20项新技术,建设了线上的监管平台。“诊所也要安装一个诊疗系统,政府出钱,免费并强制使用。”陈海辉说,“通过收集数据,我们就能在后台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比如机构的资质够不够、开的药合不合理、患者的病情跟开的药是不是呈对应关系、收费是不是合理等。” 福田区也在平安智慧城市帮助下建设并启用了“医智健——社会办医监管平台”,对辖区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实施“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全要素、全流程实时在线监管,保障辖区居民就医安全。 这样一来,对于医疗机构的监管就有的放矢了。相关问题一出现,平台就会给相关执法人员发短信,执法人员去现场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了。 “利用信息化手段,首先能够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收到线索之后我再去现场调查,就不用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精力分散到几百家机构里面,可以实施精准打击。”郭连平说。 研判输入风险,提升流调精度 疾控有了科技利器 目前,新冠疫情的防控压力仍然存在。据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邹旋介绍,世卫组织对该市的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5月13日,深圳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疾控中心作为专业部门,站在城市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双重的机遇的高点,目标就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疾控发展的重要助力。”邹旋说。 在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疾控中心与腾讯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合作,结合疫情工作的需要,开发了数个信息系统,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春节期间,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监测联防联控平台建立,实现了以下功能:通过疫情可视化的态势分析,通过收集人口流动数据,对输入疫情进行风险研判;开发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管理系统,运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收集、采集数据,并通过智能的语音识别,让流行病调查更加科学、准确;建立了密切接触者的全流程管理系统,通过追踪、登记、每日健康体检、核酸检测的结果等,市民可以通过公众号进行查询;建立了病例样本快速送检复核系统,对样品的信息检测结果进行快速传递。 三四月份的时候,深港两地的民生交流受到了极大影响。“我们疾控中心与腾讯联合深圳市口岸办、海关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建立了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预约到结果反馈的全人群核酸检测闭环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通关的效率,降低了聚集性疫情的风险。”邹旋说。 7月7日,深圳市疾控中心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科技赋能传统的疾控部门,通过升级与建立智慧疾控、公共卫生服务、疾控大数据分析、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管理等智慧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及时、有效的依据,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9月29日 第 09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