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二、艺术特色简析 1.辞格与韵律 《洞仙歌》为唐教坊曲名,后发展为词牌,此调有令词,有慢词。令词自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不等。普遍认为苏轼、辛弃疾为《洞仙歌》的初体即正体,即“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此外还有40余种变体,如刘一止、姜夔、晏几道、晁补之、柳永等皆对其进行过变体。吕碧城所作《洞仙歌》便是一种正体,韵脚为“逦”、“翠”、“起”、“地”、“气”和“桂”,格律工整。 2.意象分析 “泉”的解读。吕碧城这首《洞仙歌》首先出现的意象为“泉”,古往今来不少诗人都对“泉”进行过描绘,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赵孟頫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曾巩的“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均从不同角度切入,展现了独一无二的“泉”。而吕碧城则用夸张的手法将“泉”定义为天外飞泉,颜色单纯仿若曲折连绵的素绢,八尺为一寻,千寻该是何等的绵绵不绝,这不禁让人猜测吕碧城在回忆日内瓦大喷泉。日内瓦大喷泉能够喷出约145米的银色水柱,映出岸边青松绿林,再高高落下,拍打在湖面和岩石上,激起层层浪花,好似雪水翻滚,这情境不恰是吕碧城描述的“映松篁深茂,岩石清奇。动涧底、滚滚雪泷翻起”吗?一个“急”和一个“破”字体现了喷泉的势不可挡、汹涌澎拜,连湖底都好似被这动静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吕碧城第一次描述日内瓦大喷泉,她曾写过一则四截句来表达对日内瓦大喷泉的不舍: 盖世此喷泉,泉头天畔起。溅玉复飞珠,莲花和泪洗。 今日到湖头,昨宵宿湖尾。头尾尚相连,坠欢如逝水。 至此,整个上阕颇为豪放,没有一点小家子气,很难想象上阕出自女词人之手。 “云气”的解读。“贮吟袖、上方云气”化用了宋代陈造的《山居》中的“推门吟袖冷,满带野风归”一句,《庄子·在宥》中亦有记载:“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因云为水气凝结而成,故称为“云气”。碧城重点回忆了自己登临日内瓦山的事情,“炎威”即酷热的威势,“尘世远”即远离人世间,“风籁生寒”暗指连风吹过的声音都让人心生寒意,仿佛给天地间带来了秋天的声音。试想一下,远离尘世喧嚣,碧城拄着拐杖独自寻找山野间幽深的小路,小路一转仍是高耸的山峰,碧城见此想要用袖子贮藏住那些稀薄游动的云气,这般行为何等有野趣。 “香”的解读。“蓦”即突然间,“暗发酽香”指暗处传来了浓郁的香气,“引游踪”是指碧城默默开始寻找香气的踪迹。这种寻香的行为,古来常有人为之,如白居易便曾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一句,王安石也曾探寻而写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大抵文人雅士皆有这般赏爱风景的情致。 “桂”的解读。“秀榛莽丛头”即最后在丛杂的草木尽头,发现了一枝山桂,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吕碧城“豪放入、温婉出”的词作风格,加之下阕的其他意象如“风”、“幽”、“峰”、“吟袖”、“云气”、“酽香”和“秀榛莽丛”等,更能看出碧城词作的清新秀丽,这种清新秀丽不同于吕碧城早年写景,她早年的写景诗词更偏重于闺中写景,风格秀丽但带有浓浓的闺怨情绪。而在游历过海内外的大江大河名胜古迹之后,“一枝山桂”已然表明了吕碧城心胸之旷达、境界之深远。 三、情感追求 吕碧城这首《洞仙歌》是在经历人生种种坎坷、勘破红尘与虚妄之后所作,她赞美的是“泉”的素白与汹涌,向往的是“泉”的通透与清冽,涌现出美好空明的思想,追求的是一个“澄漱如泉”的生动灵魂。碧城的心,也如泉水一样,空明而又灵动。桂花则象征着高雅和荣誉,也象征着友谊和爱情,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加之碧城此时早已有了一颗向佛的心,探寻暗香尽头赫然发现是一枝山桂,从这“一枝山桂”我们已经隐约可窥探到吕碧城的归隐之心。 四、结语 “彤管一生挟风雨,独立钗裙百兆中”是对碧城一生的精准概括,她清新秀丽且富有禅意的词风促使自己成为中国近代词史中的一朵奇葩,吕碧城在近代文坛和百年词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她的一生亦是别人望其项背也无从追赶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耿春晓.晚清至民国时期闺阁才女的人生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关建琴.吕碧城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