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西班牙:屹立于丝路远端的伙伴

马德里时间:2020-8-16 15:28| 发布者: 华侨快报编辑| |原作者: 于小平|来自: 华侨快报

历史秘闻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编者按:《西班牙:屹立于丝路远端的伙伴》一文是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先生向大家推荐的一篇好文章;是中国、西班牙文化交流研究专家于小平的作品。麻先生:“本文是于小平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对于我们 ...

编者按:

《西班牙:屹立于丝路远端的伙伴》一文是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先生向大家推荐的一篇好文章;是中国、西班牙文化交流研究专家于小平的作品。

麻先生:“本文是于小平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中西两国久远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一读。”

                                         
西班牙:屹立于丝路远端的伙伴
作者:于小平

西班牙位于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曾经是深刻影响过世界进程的海上强国。中、西两国虽然远隔万里,但古代的丝绸之路却将我们紧密地连在一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像西班牙那样,同时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里,与中国发生过如此多元的交集。丝绸之路是中、西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中、西两国在丝绸之路上多次交汇,相互影响。正是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中国古老的桑蚕种养和丝绸织造技术传入了西班牙,并通过西班牙传遍了整个欧洲和美洲,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和西班牙的丝绸交流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曾由罗马延伸到西班牙
常听人说,古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到罗马”。不久前以此为名的百集微纪录片还在央视热播。但人们或许不知,早在公元前218年-公元409年的西班牙罗马化时代,丝绸之路就已经延伸到了西班牙。当罗马帝国进入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0年到公元14年),中国丝绸风靡一时。奥古斯都大帝(即屋大维。凯撒大帝的养子、古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为了加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曾一度将罗马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转移到西班牙的塔拉科(即今塔拉戈纳,见图一)。甚至古罗马帝国有两任皇帝,都是来自西班牙。其时地中海硝烟散尽,国际贸易昌盛,西班牙的重金属不断出口到罗马,中国丝绸也从罗马传到塔拉克,成为那时当地贵族竞相追捧的时尚货。


西班牙学者雷格拉在《绘图西班牙史》中说,罗马给西班牙带来了衣着和生活方式。英国人赫德森在《欧洲与中国》一书中写道:“罗马上流社会需求丝绸的风尚,也存在于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2018年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西班牙王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就将古都长安同西班牙的塔拉戈纳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在驼铃声中穿越亚欧大陆来到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一起,形象地回顾了这段极其久远的珍贵史实。

二、公元8世纪,桑蚕养殖和丝绸织造工艺传入西班牙。
2011年,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去意大利丝绸小镇卢卡举办过一次《从杭州到卢卡》的丝绸展,大获成功。于是有人认为,意大利是中国桑蚕丝绸技艺西传欧洲的第一个落脚点,卢卡是欧洲丝绸的发源地。错!卢卡丝绸工业的繁荣发端于公元11-12世纪。而早于卢卡三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桑蚕丝绸技艺就已率先来到了西班牙!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于756年建
立起欧洲第一个伊斯兰国家——安达卢斯(Andalus),在此实行统治近八个世纪。期间陆续传入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公元8世纪,一群叙利亚移民将中国桑蚕种养和丝绸织造技术带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科尔多瓦、哈恩及格拉纳达平原地区开始种植养蚕,成为欧洲第一个织造丝绸的地区。在这里还建成了西班牙最早的皇家手工艺工场提拉兹(Tiraz)。

根据伊本•海恩(Ibn Hayyan)的书籍记载,第一家皇家手工艺工场提拉兹(见图二)建造于科尔多瓦王朝的阿卜杜拉曼二世执政期间(822-852)。其用最高端的材料以及精美图案设计生产的豪华服装,备受皇室和贵族们喜爱。至公元9世纪,安达卢斯是欧洲第一个能将阿尔梅里亚(Almería)、格拉纳达(Granada)和科尔多瓦(Córdoba)等地生产的丝织物向周边国家出口的地区。美丽的丝绸制品被各地民众接受,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载体,丝绸之路得以继续延伸。在公元961年科尔多瓦王朝的一本日历中,记录着一年12个月必须实施的农作事项,其中清楚地记载着植桑养蚕的各个阶段(见图三)。 

公元13世纪,伊比利亚半岛进入了纳斯里德王朝时期(1238-1492),当地的丝绸织造业也发展到了顶峰。在此期间,介于格拉纳达省和阿尔梅利亚省之间的Alpujarra地区因良好的气候和富饶的土壤,成为了种植桑树和养蚕的最佳地区。大量的人员参与到丝绸制品生产的不同阶段:桑树(白桑和黑桑)的种植,蚕种培育,从茧中抽丝和捻丝以生产生丝绞纱;绞线和织物的着色;面料和服装的加工;最后进行生丝或丝绸制品的交易。桑蚕养殖主要在众多农民家庭中进行;蚕种在春季孵化,变成蠕虫。入夏后又吐丝结茧,化为蚕蛹。到了冬季,人们将收获的蚕茧制成生丝。当春天再度来临时,丝团被带到城市出售。至今当地的很多村落,还保持着种桑养蚕纺丝的传统。

在丝绸产业辉煌时期,每个丝绸加工厂都可以生产出不同类型的高质量丝绸制品,足以与巴格达和拜占庭的丝绸相媲美。阿尔梅利亚、马拉加、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都是高端丝绸的生产基地,丝绸制品被大量出口到欧洲各地,尤其是意大利的热那亚。各种类似阿罕布拉宫殿(Palace of the Alhambra )建筑上的伊斯兰式样的美丽纹饰和几何图形的丝绸织物(见图四)最为畅销。今天我们仍能从西班牙的一些博物馆中,看到这种保留完好的古代丝绸面料。这种样式的丝绸产品在西班牙帝国统一后继续生产,直到15世纪后期。 


不断推出的丝绸制品的高品质和多色彩,受到了各国商贾的青睐。他们纷纷前来采购,丝绸交易场面火爆。在纳斯里王朝时期,除了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提拉兹可以出售丝绸外,为发展行业,扩大贸易,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等城市也分别建立起丝绸市场和集市。这种集市被称为Alcaicería,它是一座被围墙环抱的建筑,在日落时会关闭大门。这反映出丝绸是当时一种值得保护的贵重商品,同时也反映出丝绸交易已有管理机构,按照商定的交易规则,有序执行和管理着丝绸交易。今天,西班牙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仍保留着当年丝绸集市的遗址。 


1482年,原有丝绸交易市场已满足不了市场之需,瓦伦西亚建成了一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丝绸交易厅(Lonja de la Seda)(见图五)。它是当时欧洲的丝绸交易中心,具有所有丝绸种类的定价权。一直到19世纪都是绢布、丝织品和其他大宗货物的交易场所,见证了瓦伦西亚四百年的商业繁荣。在这座建筑边,还建有丝绸交易法庭、丝绸高等艺术学院。丝绸博物馆内至今仍保存了当年开市时第一桩丝绸交易的原始记录。1996年,丝绸交易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瓦伦西亚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丝绸之都”。 每年3月这里会举办“法雅节”(Las Fallas),全城的人们都会穿着各式美丽的丝绸服装上街狂欢,彻夜不眠(见图六)。丝绸是瓦伦西亚的不朽之魂。

1492年西班牙光复战争胜利之后,为了打击阿拉伯人的反抗,基督教统治者不断毁坏土地,砍伐树木,破坏种子和工具,甚至还爆发了阿尔普哈拉(La Alpujarra)宗教战争(1568-1570年),将熟悉丝绸制作过程的阿拉伯工匠驱逐出境,从而导致丝绸产量显著下降,西班牙的丝绸产业遭受重创,逐渐衰落。 

三、 公元16-19世纪,“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017年,由广东卫视推出的大型获奖纪录片《海丝寻梦录》中,曾经这样介绍湖丝走向世界的过程:“乾隆年间,就有外国人用外国商品交换湖丝,而真正让东方丝绸誉满全球的,是来自广东中山的商人——徐荣村”。这里说的是
1851年徐荣村将“辑里丝”送至英国参加伦敦博览会并获得女王颁发金奖的事。但这一说法大错而特错。事实上,早在此前300年是晚明时期,湖州的“辑里丝”就已作为“中国制造”的第一名牌,通过“太平洋丝绸之路”远渡重洋,风靡全球了。

15世纪末,世界进入大航海时期。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1565年西班牙人发现并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见图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全球化的新纪元。恰在此时,明朝于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长达200年的海禁政策,“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的月港,一跃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民间外贸口岸。大量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欧美,并将世界各大洲连成一片。

浙江湖州是“世界丝绸之源”。据钱山漾考古发现,早在42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种桑养蚕,织造丝绸。时至晚明,南浔镇七里村的蚕农培育出新的优秀蚕种——“莲心种”。这种桑蚕吐出的丝,色泽白,强度高,能比其他蚕丝多承重两个铜板,因而能织造出更轻更薄的优质丝绸面料。这种生丝因其产地得名为“七里丝”,后依方言流传,变调为“辑里丝”,是丝绸交易中人人尽知的名副其实的极品,售价也比一般蚕丝贵很多。自1567年“隆庆开海”起,至1815年马尼拉大帆船停航,在长达250年的时间内,满载“辑里丝”和丝绸制品的大帆船乘风破浪驶过太平洋,源源不断地将中国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马尼拉大帆船因而被亲切地称为“丝之船”、“中国船”。2009年,为纪念这条沟通中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经菲律宾议会提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0月8日命名为“马尼拉大帆船国际日”。

太平洋丝绸之路开通之时,正值西班牙丝绸产业正在走下坡路。中国生丝和丝绸制品的到来,给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区带来了蓬勃生机。

中国湖州的“辑里丝”及其制品,从漳州月港装船运抵菲律宾马尼拉港,先转驳马尼拉大帆船,经太平洋航线运抵墨西哥的阿科普尔科港;再通过陆路上的“中国大道”,用牲口驮运到大西洋西海岸的韦拉克鲁斯港,装上“双船队”运抵西班牙塞维利亚港上岸。这条全球距离最长、风险最大的跨洋航线,再一次将当时世界上两大帝国——东方的中华帝国和西方的西班牙殖民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丝货进入西班牙后,一部分运抵瓦伦西亚的丝绸交易所参与拍卖和交易,另一部分运抵著名的麦地那·德坎波的国际博览会。这里展出的用“黄金丝绸”制成的套装,成为极为抢手的畅销货。而通过这里通往荷兰的商业渠道,湖州的丝织品又被贩卖到西欧和北欧,在整个欧洲掀起一股持续200年的、以穿戴丝绸服装和饰品为时尚标志的“中国热”。

2018年12月29日,西班牙前驻华大使布雷戈拉特先生在接受《欧洲时报》采访时,曾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作了介绍。他说:“说起‘丝绸之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汉唐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但其实有一段海上丝绸之路鲜为人知,名叫‘马尼拉大帆船航线’。

马德里人的传统服饰马尼拉披肩(见图八),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遥远的中国传过来的。在西班牙著名的查瑞拉歌剧(Zarzuela)《帕洛玛圣母节狂欢晚会》(Laver bena de la Paloma)中就有唱道:‘ 你戴着马尼拉披肩要去哪儿?你穿着中国服装要去哪儿?(Dónde vas con mantón de Manila?Dónde vas con vestido chinés?)’在马德里,只要有重要的节日庆祝活动,大家就会戴上马尼拉披肩,唱歌跳舞,它跟斗牛一样,已经成为西班牙的一种传统、一种标志。”他介绍道,“在1565 年至1815 年期间,马尼拉大帆船每年往返两次,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与新西班牙总督区阿卡普尔科(今墨西哥阿卡普尔科Acapulco)之间,将大量的中国商品经菲律宾中转运往美洲甚至西欧。当时,广东和福建人把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从马尼拉带到阿卡普尔科,然后经陆路运往秘鲁等拉美国家。由于物美价廉,中国商品十分畅销。另外一部分商品则从位于太平洋海岸的阿尔普尔科运往位于大西洋海岸的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Veracruz),由西班牙船队带至西班牙塞维利亚,并在西班牙销售,这也正是马尼拉披肩的由来。马尼拉披肩是一种刺绣丝绸披肩,它是马德里人的传统服饰和标志,虽然现在西班牙当地的作坊也会制作这种披肩,但它最初来源于中国,而且从古到今一直都叫这个名字,从未改变。”

布雷戈拉特先生还补充道,“我们西班牙语单词‘chapuza’其实源自汉语‘差不多’的意思。那时候,中国商人在西班牙与当地人交易经常说‘差不多’,久而久之就成了西班牙语里的‘chapuza’。”他还提到西班牙著名小说《两个女人的命运》中,多次提及古时“丝绸之路”的海上分支以及当时乘马尼拉大帆船(Galeón de Manila)到拉美和欧洲经商的广东商人。

虽然西班牙丝绸几经起伏,到16世纪逐渐没落,但坚持者仍在。位于格拉纳达的工厂Ugíjar(见图九)成立于1870年,一直持续到20世纪1940年代才光荣谢幕。至今西班牙还有以桑蚕养殖。丝绸织造为内容的旅游观光项目,让游客体味那段逝去的时光。

 “太平洋丝绸之路”不仅造福于西班牙,也对当时被称为“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带来了福音。

中菲贸易源远流长。太平洋航线的开通更引发了中国边民赴菲经商的热潮。资料显示,在1599年至1643年期间,中国商船在全部赴菲商船的占比高达66-100%。中国产品以生丝、 丝织品和棉布为大宗。为方便交易,旅菲华人在马尼拉市巴色河南岸的荒地上开辟了八联市场 ( Parian) , 亦称生丝市场( Alcaiceria),销售湖丝、杭州和南京的丝绸及漳缎等中国丝绸和日用品。华商还通过八联市场贩卖到整个菲律宾的城乡各地,满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所需,推动了菲律宾城乡的经济发展。西班牙历史学家安·德·拉·康寨普逊 ( Joan de La Concepcion) 在阐述 17世纪初期菲律宾的经济景况时指出: “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商业和贸易 , 这块殖民地就无法生存下去”。马尼拉高等法院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也说: “菲律宾的经济存在完全依靠中国人 , 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个群岛的供应和贸易”。  

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每当“丝之船”靠岸之日,各地商贩就会蜂拥而至,将丝货一抢而空。西属美洲奢侈成风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服装为荣。传教士们以丝绸缝制法衣,装点教堂。镶着丝绸花边的马车在大街上来回穿梭。家庭装饰也布满丝绸台布和窗帘,以显示主人身份的高贵。西班牙驻墨西哥的蒙特雷公爵1602年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这样写到:“那里的西班牙人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他们穿最上等、最昂贵丝绸衣料。妇女们盛装丽服,花色之繁多与奢侈,为世所罕见”(见图十)。


随着“辑里丝”和中国织造师傅的到来,美洲也兴建起一座座丝绸工厂。仅墨西哥一处,就有14000名工人从事丝绸生产。他们吸收了中国先进的丝织技术,所织就的“镶着金银丝的锦缎光彩夺目,足可以和任何欧洲的产品相媲美”,产品畅销整个美洲地区和欧洲。在墨西哥各地的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当年的丝绸服装的珍品。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城,还矗立着一座“中国少女”的塑像(见图十)。相传是这位中国姑娘来到墨西哥后,心灵手巧地设计和缝制了红绿相间的丝质百褶裙,现已成为墨西哥最著名的民族服装。

“太平洋丝绸之路”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秉承互通有无、互惠双赢的商业原则顺利发展,在将中国丝绸销往欧美的同时,中国也从中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商机。在“优品为王”的等价交换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西班牙始终无法以等价物资作为交换,以解决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因此,他们只能以南美出产的白银支付货款。明末清初,每年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额巨大,令人惊讶。鼎盛时期,世界年产量半数左右的白银都通过这种“银丝对流”进入中国。这不仅极大促进了中国江南城乡以丝绸织造和服装加工为主的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而且孕期出中国早起工业化的萌芽。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及中拉“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船”。2018年1月23日他在给中拉论坛的祝贺信中说:“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劈波斩浪,远涉重洋,开辟了中拉‘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王毅外长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也说到“这条海上丝路始于16世纪中叶,以中国福建为起点,途经菲律宾马尼拉,横跨太平洋,抵达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号召各国在今天的“一带一路”合作中续写历史新篇章。

西班牙曾是世界丝绸产业的重要产地,也是“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最大受益国。尽管昔日丝绸王国的落日余晖已然黯淡,但瓦伦西亚丝绸交易厅仍然金碧辉煌,弗拉门戈的绸扇仍然翩翩飞舞,美丽的丝绸盛装仍然是西班牙女郎和斗牛士的最爱,关于丝绸的古老传奇依然代代相传。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着中国和西班牙的纽带,它将永远维系着两个优秀民族的人们,携手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奋力前行!


历史秘闻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