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对公众有序限流开放,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始面向公众售票,全国电影院分区分级恢复营业,跨省(区、市)团队旅游陆续恢复……近日,具有人流聚集特征的场所逐步放开,成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的一个标志,对提振消费需求、提升市场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这一重要要求,为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努力推动全面复工复产,是必须回答好的现实命题。 从形势与任务看,我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局部地区出现零星散发或聚集性疫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具有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有利条件;经过高强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国防控疫情的制度工具和治理优势更趋完备。下一阶段,正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指出的,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从“无疫状态”向“适应疫情长期存在”转变;发展方式要从“无疫发展”向“带疫发展”转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们有能力、有经验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有这样一个形象比喻:过去是无疫状态、“晴天”环境,可以放开手脚干活,今后是常疫状态、“雨天”环境,必须“一手撑伞,一手干活”。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惯“一手撑伞,一手干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疫情反弹,杜绝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各地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风险估计得更严重一些,把缺漏发现得更早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更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创造有利条件。各经营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根据疫情需要梳理工作流程,堵漏洞、补短板,将疫情防控措施融入各个工作环节。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是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办公、无接触式配送、云音乐会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了便利,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好做法、好模式固定下来,以发展的方式降低疫情影响。疫情防控也是人们反思生活方式、涵养健康习惯的契机。本着对自己健康和他人健康负责的态度,每个人都需要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自觉保持安全距离,让自己成为疫情防控链条上坚不可摧的一环。长远来看,公筷制、分餐制、“一米线”安全距离、拒绝野味等,不仅是防控疫情的行之有效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提升社会公共文明水平。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回到过去的常态。适应疫情可能长期存在的新形势,坚定严防死守的态度,涵养遇事不惊的定力,将疫情防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细节中,我们就能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何娟) 《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4日 第05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