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组织实战化演练。朱斌 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强化系统集成,强化创新突破,强化军地合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心聚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今年,我军将奋力迈向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航程。全军官兵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自觉担起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牢记使命重托、苦练打赢本领。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用奋斗实现个人梦,用奋斗托起强军梦。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本版聚焦部队官兵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生动事迹,以展示新时代强军事业新局面。 海军陆战队某旅特战连连长何龙 “拼了,为了祖国荣光!” 今年夏天,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野外射击训练场。25米外目标刚一出现,只听“砰砰”几声枪响,海军陆战队某旅特战连连长何龙已经射击完毕,10发手枪子弹全部命中。 翻开何龙的履历:二等功、“猎人”勋章、“突击队员”称号等荣誉让人眼前一亮。追求胜利、珍视荣誉,是这名特战尖兵的座右铭。 那年,上级选派特战骨干赴某国军事留学。经过层层考核,何龙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作为海军唯一一名代表前往某国“猎人学校”培训。 一系列极具实战特色的训练,让学员们随时面临淘汰。他脱过皮、掉过肉,右脚肿得连军靴都脱不下来,袜子被血水浸透,脱下时袜子连皮一起撕下。 中期考核,何龙和他所在的小队一边躲避“敌人”火力攻击,一边向目的地匍匐前进。突然,一发炮弹从天而降,几块弹片扎进他的手臂,耳朵也被震得嗡嗡响。他定定神,继续爬向终点…… 一次深潜训练,何龙的枪支突然滑落,沉入海底。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一个猛子潜到45米深的海底。由于下潜太快,上岸后,他咳出了一大口血。教官对他竖起大拇指:“你有不怕死的精神!” 其实,何龙不是不怕死。在他心里,比生命更值得捍卫的,是中国军人的荣誉!在训练最痛苦、心理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他嘴里不停地念着:“中国!中国!” 63人参加的集训,最终仅8人通过。何龙以优异成绩完成潜水、狙击、机降等五大课程153个课目的训练,并在全能狙击考核中打破学校纪录。 “身在异国他乡,荣誉感变得愈加清晰深刻。”回想当年的情景,何龙仍很激动,“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拼了,为了祖国荣光!”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 “穿上军装,就要敢于冲锋陷阵” 56岁,36年党龄,39年军龄,参加过抗击非典,阻击过禽流感,还曾去非洲执行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任务,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这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的“个人简历”,也是他守在火神山医院污染区每一个病房的原因。 “你得配得上写进履历里的每一个字。”毛青说。疫情来袭,他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将军装卷进行囊。 这个被患者和战友称为“可以托付生命”的人,在除夕夜,再次逆行而上,奔赴抗疫一线。除夕,凌晨4时,毛青接到出征的电话。大年初一清早,毛青和队员48个小时内就完成实地了解诊疗环境、病区改造设置、制定工作规范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分组,并整体接手金银潭医院综合病房楼的两个病区,当天开始收治确诊患者。 无论是搬运物资、洗消防护,还是监督防控、救治病人,毛青总是冲在前。看到一位89岁的患者躺在救护车的担架上,已经没有力气走下车时,毛青将老人家抱了下来。那一天,毛青身穿三层防护衣在病人通道入口一连站了5个小时。 当时,火神山医院要扩大收容量,成立新的综合科,身兼医院专家组、感控组副组长的他主动请缨去当科主任。“过去最紧张的经历要数抗击‘埃博拉’”,毛青回忆说,在高温高湿的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他和另外3名同事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了近5个小时,“当时汗水堵住了出气口,快要被憋死了。” “穿上军装,就要敢于冲锋陷阵!”聊起当年那一幕,毛青说:“一个军医,如果不能上‘战场’,那多遗憾!”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姚凯 “哪怕是老虎,也要敲掉它两颗牙” 作为从“强军飞行大队”走出的“金头盔”飞行员,在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姚凯身上,有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倔劲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儿、敢于迎难而上的狠劲儿。 “从驾驶战斗机单飞那一刻起,我在喜悦和自豪的同时,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姚凯至今初心不忘。 2019年,姚凯奉命参加国庆阅兵任务,从进驻阅兵村和机务官兵一同加班画标线,到带领机关参谋研究特情制定措施,他带领该旅飞行员驾驶战机“米秒不差”通过天安门,被评为“阅兵先进单位”。 姚凯所在的北部战区空军是人民空军的起飞地。“不拿出第一的标准、不取得一流的成绩,就配不上这支一流的英雄部队。”姚凯时常这样说。 备战对抗空战比武,姚凯带领战友进行取消高度差训练,一直从中距打到近距,载荷拉到八九个G,身体拉出血点,衣服湿透仍浑然不觉。2017年,在参加空军对抗空战比武中,姚凯共参战8个架次,对手共向他发射32枚“导弹”,而他只被命中一次,最终以总成绩第一和搭档高中强同时斩获“金头盔”。 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随时可能面对生死考验,但他从未后退半步。 2014年,姚凯首次与战友执行海上维权任务,与外国军机迎面对峙。60公里,50公里,40公里……任务区内,他与敌机迅速逼近。座舱内告警信号持续不断,最终完全进入了敌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内。这意味着,只要敌人发射导弹,姚凯绝无逃脱可能。 “哪怕是老虎,也要敲掉它两颗牙!”生死关头,姚凯毫不示弱,始终占据有利态势,警告、外逼,再警告、再驱离,最终敌机被迫掉头撤离。 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周文芳 “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 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周文芳,当了29年的兵,驾驶了29年导弹战车,达到火箭军操作技能的最高等级——一级操作手。几十年来,周文芳驾驭高车长剑,上高原、闯戈壁、钻密林,走过了许多难走的路,创造了许多非比寻常的荣光。 “印象最深的,是4次参加阅兵。”回溯军旅时光,周文芳的记忆停留在了1999年——那一年,开了8年导弹战车的周文芳,有幸踏入“世纪大阅兵”的行列。周文芳嘴角微扬,“阅兵当日,我们以零误差的标准,让导弹战车齐刷刷驶过天安门广场,举世瞩目。” 之后的10年,周文芳的心紧紧拴在了“导弹”和“战车”这两个“老伙计”上面——他常年驾车仗剑转战大江南北,创下累计行驶30万公里零事故的发射车驾驶纪录;他先后参与40多枚新型导弹发射,20余次紧急排除故障,在发射架下书写一段段传奇故事。 “磨不出技术、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为了编写特装车训练教材,周文芳把自己锁进房间,与几名“技术大拿”一起,利用20天的时间编写出一套3万字的教材。这些年,周文芳铆足劲行进在强军征途上,收获了一连串荣誉:训练一线的“士兵专家”、特装驾驶的“金牌教头”。当兵29年,周文芳带出500多名导弹车驾驶员,10多次夺得军事技能比武冠军。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周文芳再次参加阅兵,担任某新型导弹方队“总教头”。他每天带着驾驶员们凌晨4点多起床,晚上12点回营,硬是把方队带成了“尖刀队”。 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淳静 “战场无亚军,要瞄准世界一流” 盛夏,炎炎烈日似乎要把水泥地烤化。毫无遮挡的水泥场坪上,一位两鬓斑白、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大校头顶烈日,带着课题组进行实地论证。他就是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淳静。 这是一片静谧的战场,没有金戈铁马,却从不缺硝烟弥漫。1994年,淳静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指挥大厅内,某武器系统实战化性能考核正在进行。武器系统初始段特征事件分析是公认的难点问题,淳静带领课题组,一组组数据比对,一项项指标研究,数以万计的仿真模拟和数不清的数据推演完成后,常常也是一无所获。 不少人建议淳静放弃这个项目,可淳静说:“战场无亚军,要瞄准世界一流。”无数次失败后,课题组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了精准判断方法,实现了重大突破。 某防御系统始终对我国战略威慑能力构成巨大威胁,淳静带领课题组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相关研究机构,可能获取的信息依旧微乎其微。从零起步,为了一个数据,课题组往往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推理演算、模拟仿真,一遍又一遍。 一年后,课题组提出了进行突防测量和评估的总体方案,撰写了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填补了多项技术理论空白。淳静说,“在战略制高点的竞争中,我们必须向战而行、认真探索,将‘瞄准世界一流,勇于创新超越’殷切嘱托,镌刻在忠诚铸就的军徽上。” 武警雪豹突击队特战训练大队代理大队长陈玉浩 “伤疤是特战队员的勋章” “隐蔽接近—火速突击—果断击毙。”在2016年中俄联合反恐演习现场,整场注意力都在执行公交车反劫持课目的陈玉浩身上。 陈玉浩是武警雪豹突击队特战训练大队代理大队长,只见他从突入到解救,动作衔接行云流水,不仅很快完成任务,还刷新了公交车反劫持“破窗突入”的用时最短纪录。 由于过度专注,陈玉浩打破车窗、飞身跃入的时候,腿被玻璃划破了一个深深的口子。“我们流行一句话:伤疤是特战队员的勋章。”陈玉浩语气中透着几分骄傲。 2018年,陈玉浩以队长的身份,出征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当时32岁的他是那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压轴项目“国王挑战”,要求参赛选手负重15公斤行进十公里、操作各种不同武器完成9次有效射击。已完成多个项目的陈玉浩,此时体能已经逼近极限,在赶到第五个射击点时,体力严重透支,几乎就要坚持不住。 “不行,决不能倒下,倒下就没脸回国了”。在往自己头上猛浇了一瓶矿泉水后,他咬着牙又冲了出去……最终陈玉浩所在的队以绝对领先的成绩取得该课目第一名。赛事结束后,主裁判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从军16年,陈玉浩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获得“高级反恐人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面对荣誉,陈玉浩淡定地说:“每次取得的成绩更像是为我重新划了一道‘起跑线’,为部队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特战尖兵,是我下一个冲刺的方向!” (记者 李龙伊 倪光辉 苏银成 李龙伊 金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1日 第 1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