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7月30日中国大连消息(特约记者 马一夫)不可否认,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今天,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代“妙手回春、立起沉疴”的名医多多,到了现代名医却越来越少?据多方 ...
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7月30日中国大连消息(特约记者 马一夫)不可否认,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今天,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代“妙手回春、立起沉疴”的名医多多,到了现代名医却越来越少?据多方考察了解,特别是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出在中医的学习方式上。因为学习经典对于每一位中医学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殊不知,自唐以来,“学医必须读书”便成为医家共识,不仅古代医家如此,现代名医亦然。 为此,在日前“非遗宣传月”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有缘千里来相会”便有“一见如故”情结的释净如法师,请他谈谈中医成名与读书的关系。 记者:法师,据了解,您在20几岁就出家受戒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同时,您为什么又精于研修古书医道呢? 净如法师:我1970年出生于天津市一祖传中医家族,我父亲是个在当地有着小有名气的民间中医,所以受家传影响一下入门,自幼崇拜中医,从小酷爱中医神奇的魅力,少年始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等医书。早些年间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艰苦,处处缺医少药,少儿时代便品尝了底层生活的艰辛不宜,家中长兄由于体弱多病,由于家境拮据,医治不到位,长兄不幸过早离世。由此,时值年少的我痛心疾首,这是我从医修道的最初动力,并意识到“不为良相,就做良医”,这既是改变家庭也是众生“离苦得乐”命运的重要一环,至此笃定了一生悬壶济世的决心! 于是,1998年我受戒后,本着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辗转游历名山大川及各大寺院,研习佛法的同时深入钻研博大精深的佛教医学经典理论,并致力于传统中医理论研究与实践,将祖传的中医药、按摩术、藏医学融会贯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期间2004年9月23日至2005年1月15日,天津市中医学院针灸系进修)。倡导“先养身后养生,身体健康生命得以延续”的理念,独创集内服、外敷、药浴于一身的养身医学文化。尤以祖传的非遗“五指弹禅”(2017年被评为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摩术为最,被业内学者称其为“指上芭蕾。 记者: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看病也会开方。”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已经为警示名言。所以说,为医之道,首先学好四大经典著作,这是根本。 净如法师:的确如此。“熟读《内经》则增人智慧,于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读《本草》则方自我出,不受古方局限,熟读《伤寒》、《金匮》,则辨证施治有法可循。”总之,凡有造诣的古今医家,都以读书为第一要务。只有多读书,多读中医古书,才能加深对中医的认识,领会其内涵。即源于先天,加之后天学习古今人的经验。通过书本与投入大自然的学习方法,恭谦下行,能忍吃苦,不断实践感悟证得,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记者:为什么要强调读中医经典名著?热爱中医的学子总会收到劝告“一定要学习经典”。但很多人,虽然嘴上说一定要学习经典,但在临床中中医界“读书无用论”却往往成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并没有用经典中的思维方法看病,而且处方很少用经方。 净如法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到已经作古的前辈名家面前,由他们通过实际病例讲解总结成文字的东西;既无“名师亲授”的可能,那么就只有通过精读,反复读,以至背诵,再在临床上去反复揣摩,从中悟出真谛,如岳美中先生“日理临床夜读书”。这是其一。 其二,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我在日常学习时,深感自己文化水平和知识面薄弱,故而开始拼命地买书读书,除中医书外,与医书相关的书籍。于是每到一地,先去新华书店。医书读的渐多,便深深知道了古人所说的“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是指的什么。 随着时日久了,愈加明白古人说“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的精义所在——方知“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的道理。 记者:毋庸置疑,无论古之名医大家,还是现代名中医,有那么高的成就,没有一个是轻易而成名的,都是经过磨励苦学,都是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过程的。 净如法师:所言极是。尤其是三十岁以后,经验阅历既多,书读也多,明白古今名医名家几乎都有此过程。当人们看到他们的学医经历,心中的疑惑解了一多半,因为他们都有开挂的必备技能——拼命读书;他们不成大师,简直天理不容的! 记者:据了解,勤于读书的净如法师常告诫学生,多背书、熟读书,特别是对经典著作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熟读、嚼透、消化。 净如法师:的确如此。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背得熟和不熟大不一样。比如对《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如果能做到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在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不但能一触即发、左右逢源,还可熟能生巧、别有会心。其中规律就是:从原文背诵入手,精勤不倦;从注文眉批入手,博采众方;从句读校勘入手,勤求古训;从总结归纳入手,敝帚自珍;从先后顺序入手,择善从之。 另外,之所以强调读经典,是因为中医经典中记载的是中医之道。“经”是达到“道”的最捷径的方式,故古人又言“经者,径也”。《内经》所言的就是“医道”,读懂《内经》(也包括其他经典古籍)是走进这个“道”的基础。古人言“经”,是因其用最简单的语言,最简捷的方式直指天地之道。因为最简单、最实用,所以这些书籍得以代代流传。 记者:通常认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读书还要精于思考,不可一味迷信本本,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去判断,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不如无书”也。 净如法师:洵非虚语。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经典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其中规律性的论述,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所得,与直接借鉴别人所得,其体会是决然不同的。 现实中,中医精读经典的确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很多人用一生来学习经典,最后却是“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又远;月在水面,拨开水面月更深”。他们苦苦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经典,似乎读一遍有一遍的感觉,但实际只是在原地画圈,感觉自己懂了一点,同时又引出更多的不懂,今天认为自己懂了,明天再看发现是错的,新想到的才正确,于是认为这次是真的懂了,可到后天又发现还是有问题!就这样不断地否定,不停地转圈。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限的生命用于无限的学习中医经典当中。所以说,经典原文是医者学习的必由之路。所谓“书要自己去读,路要自己走”也。 总之,经典名著不仅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而且在培育和造就历代名医中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记者:诚哉斯言。谢谢法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