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翻筋斗 本报记者 马 原 “在矿上一年能挣一万多,回去种木耳,能挣几个钱?嘁!”一年前,陕西柞水县小岭镇社保站站长吴正超劝陈庆海回金米村种木耳时,陈庆海老大不情愿! “免费借你菌棒、给技术、包销路……” “我关心的是到底能不能多挣钱。” “半年就挣万把块。”见陈庆海有点动心,吴正超乘胜追击:“钱挣了,还不耽误照料家庭、看娃上学。” 陈庆海于是回村了,一下子种了5万棒木耳。吴正超没有诓他,老陈当年就赚了两万多元。 家家户户种木耳,供过于求咋办?柞水县早想到了,倾力打造深加工产业链,木耳生出了一大堆子孙,什么木耳锅巴了、代餐粉了、益生菌了……对了,还有木耳饮料!也就是说,农民生产出多少木耳,都能消化得掉。而且,通过深加工,身价还能翻筋斗。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柞水县有木耳村52个,木耳大棚1500个,农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4月份,总书记到陕西视察时,还来到了金米村呢。 优质就优价 本报记者 马跃峰 麦粒色选机十分先进,找出带黑斑小麦的准确率达99.7%。尽管如此,产的面粉仍然出现瑕疵。 问题出在哪里?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想念食品公司,一环接一环展开了倒查。症结,终于找到了:工艺、品控都没问题,毛病,原来出在原料上。 痛定思痛,公司决定与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合作,甄选适合当地土质、气候的优质品种,再找种粮大户下订单。按订单生产的小麦,公司兜底收购,每斤比市价高3分钱。 “多打粮不如产好粮。”镇平县洪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立新说,以前追求高产,麦种混乱,质量不一,卖不上价。现在优质优价,收益连年增长。 “拿今年来说,我们合作社的700亩地,收获优质强筋小麦350吨,一季麦就多卖了2万多元。”甘立新来了个现身说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23日 第 0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