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中国处于新冠疫苗研发的前沿,9月可能有疫苗投入紧急使用◆疫苗研发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科研团队研发冲刺,必须保证是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延伸阅读:中国科研团队重大发现!两种可阻断新冠病毒感染 ...
◆ 中国处于新冠疫苗研发的前沿,9月可能有疫苗投入紧急使用 ◆ 疫苗研发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科研团队研发冲刺,必须保证是在安全前提下进行 ◆ 延伸阅读:中国科研团队重大发现!两种可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 原题《冲刺之下疫苗安全不》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场和病毒赛跑的疫苗研发竞赛在全球展开。目前,全世界有上百款疫苗正在攻关中,并且研发速度不断打破纪录。 在这场疫苗的竞赛中,中国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已有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意味着,疫苗趋近上市应用。 9月可能有新冠疫苗投入紧急使用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疫苗研发成功率,我国5条技术路线正同步开展,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流感病毒疫苗为载体的减毒疫苗。这些技术路线覆盖全球在研新冠疫苗的主要类型。其中,灭活疫苗由中国生物(2款)和科兴中维生物(1款)研发,均于4月启动临床试验。科兴中维生物法定代表人尹卫东近日表示,预计7月进入灭活疫苗试生产阶段。 灭活疫苗是把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所制得的疫苗。这一方法具有制备简单、快速,安全性高等优点,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的通用方法。 其他4条技术路线均围绕S刺突蛋白做文章。S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科学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在于病毒的S刺突蛋白与人体ACE2蛋白的结合。形象地说,是S刺突蛋白“劫持”了人体负责控制血压的ACE2蛋白,通过与它的结合入侵人体。 另一款进入临床试验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已于4月12日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也是全球首款进入Ⅱ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目前试验结果正待揭盲。 该疫苗技术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S刺突蛋白基因放入无毒的腺病毒中,通过二者“融合”,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这种方法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中国处于新冠疫苗研发的前沿,在9月可能有新冠疫苗投入紧急使用。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已有多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英国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已于4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果一切顺利,今年秋季就能从Ⅲ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疫苗有效性的结果。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5月7日宣布,他们研发的核酸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加速度研发的疫苗安全吗 这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研发速度均超乎寻常。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杨宝学介绍,疫苗要在大规模的健康人群中应用,对安全性要求高,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验证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一个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通常至少需要8年。” 在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看来,8年时间,已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他解释说,疫苗上市要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阶段。 临床前研究需要先筛选病原株,再经过减毒、灭活等过程制成疫苗,之后再进行动物实验,检测疫苗的毒性、有效性,这一阶段耗时短则3年长则5年。 通过临床前研究后,即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又分三期,需要从几百人的小规模试验逐步扩大到上万人试验,以充分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这一阶段耗时短则3年长则8年。临床试验结束,才能进行注册生产。 对于历时数月即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人们对疫苗的安全性自然十分关注。 专家表示,疫苗研发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科研团队研发冲刺,必须保证是在安全前提下进行。 疫苗研发必须有翔实的实验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是保证疫苗安全性的重要“证据”。科兴中维生物预计7月试生产的灭活疫苗,也是基于实验数据对安全性的证实。此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川领衔完成的研究结果证明,科兴中维研制的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这一实验结果已于5月6日在《科学》杂志上发布。 压缩的时间中还有一部分属于审批流程。例如,国家药监局为疫苗研发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以往研发机构需要将申报材料备齐,一次性提交,现在可以滚动提交材料,国家药监局同步审核,提高审批速度。 疫苗研发的有效性 即便疫苗研发成功,也还面临病毒变异的挑战。 受访专家认为,成功的疫苗建立在新冠病毒没有发生大的变异情况之下。如果病毒变异,针对病毒变异前做出来的疫苗很可能难以发挥防护作用。 杨宝学提醒,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特点是易变异。 变异已经产生。3月,《国家科学评论》刊发题为《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持续进化》的论文,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陆剑指出,他们在103个公开发表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149个碱基位点在病毒基因组序列上存在差异。 不过陆剑认为,这些碱基改变绝大部分仅存在于单个病毒株,而且是中性的。中性的碱基改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的基因组都不尽相同一样。因此,迄今为止,这些变异并不会影响到目前的疫苗研制工作。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系列独立研究员丁强认为,病毒变异需在一定时间尺度下谈论,目前来看,冠状病毒变异的速率比其他RNA病毒要慢很多,不是现在最担心的问题,而且突变主要发生在辅助蛋白上,跟S刺突蛋白没有关系。只有疫苗靶向的S刺突蛋白变异了,疫苗才会失效。 因此,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认为,如果新冠病毒不发生特别大的变异,而且诱导出来的免疫反应没有特别明显的副作用,不管是哪个疫苗策略,其成功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丁强同样认为,现在从一些团队发布的动物实验结果看,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很有前景。 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们可以高枕无忧。丁强说,人体产生抗体是免疫系统跟疫苗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遗传背景不一样、体质不一样,有的人免疫系统反应不敏感,比如很多人的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疫苗没有反应。 此外,丁胜提醒,小规模生产用于临床试验的疫苗与大规模量产的生产工艺不一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继续评价。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20期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