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资料图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粤港澳大湾区开启“联手抗疫”模式。捋顺联防联控机制、每日多轮通报、及时分享最新信息、共商防控重大决策……迄今为止,在这场“大考”中,大湾区成绩可圈可点。 抗击疫情,也彰显促进粤港澳三地医疗合作的重要性。快马加鞭,一系列计划行动已经开始部署——推动大湾区内卫生健康数据交换共享,成立粤港澳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人才培养合办医院等项目加快落地,打造“健康湾区”正逢其时。 搭建医药卫生合作平台 最近,广东省印发《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其中特别提出“塑造健康湾区”“构筑健康领域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而目前,粤港澳医药卫生合作的重要平台,首推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 粤港澳大湾区是卫生健康共同体。早在2年多前,广东省卫健委就联手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区卫生局协商决定,每年举办一次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2018年1月首届会议举办,三地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框架协议》,签约26个合作项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应时举办第二届大会,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并就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的62个健康合作项目交换文本。 澳门社会文化司前司长谭俊荣说,“健康湾区”的塑造,为澳门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澳门将与大湾区各地加强合作交流,推进落实医疗卫生合作。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打造“健康湾区”的又一成功平台。2011年,产业园作为粤澳合作项目落地与澳门一水之隔的横琴。经过多年建设,产业园现有面积30万平方米,注册企业超过100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等。 数字化的大潮,给“健康湾区”建设带来了新视角,“健康广东行动”顺势提出探索新型互联网诊疗,搭建数字化合作平台。5G、区块链等技术得到业内专家推荐,利用新技术加快推进电子病历的科研和应用,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努力做到医院之间各诊疗环节数据共享、检查结果互认。 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港澳地区与珠三角9市相比,拥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从“医疗水平”“就医难度”“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维度考量,香港特区的医疗体系排名全球第四。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系排名分别为世界第29、45,也处于领先水平。香港、澳门共有9个医疗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太平洋地区典范”。 因此,推动大湾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成为打造“健康湾区”的一大重点。“健康广东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珠三角9市高水平医院与港澳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积极引进港澳专业医学人才、先进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模式,支持港澳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在大湾区内开展执业活动等。 “我们希望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和医疗模式引进大湾区,让病人在大湾区也能获得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同时打通香港医生与内地的连接,让他们也可以注册到深圳、广州等,服务大湾区的老百姓。”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已经在尝试用市场化的方式,将港澳医疗资源引进珠三角。 事实上,在CEPA框架下,港澳与内地在医疗方面早有紧密合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港澳人士在广东省申办的医疗机构共有48家,其中独资31家,合资17家。随着大湾区要素进一步融合,预期这一数字还会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粤港澳三地也在努力克服体制机制差异带来的种种挑战。比如探索大湾区内跨境转诊,在深圳,有7家公立医院试点救治跨境转诊病人,在香港则有2家。再比如医药耗材,港澳药品已经可在内地特定医院使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药品、耗材价格同步也纳入规划中。此外,自2015年10月起,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已经可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港府资助的医疗券支付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 强化传染病联防联控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如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成为当下打造“健康湾区”的焦点。 实际上,应对这个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早有准备。广东省卫健委介绍,粤港澳三地每年联合举办一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签署《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合作协议》,就重点传染病疫情概况、疫苗、卫生应急响应等进行深入交流,还联合开展了“旋风行动”“神盾行动”防治传染病联合应急演练。 因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广东全面启动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深圳、佛山、珠海、广州、中山、东莞等6个大湾区城市的电子健康码已上线应用,4092万居民拥有了电子健康码。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将实现数据有序共享交换。 在科研方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主任的粤港澳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已经申报了人冠状病毒感染交叉抗体应答机制解析和人源应急救治抗体开发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该实验室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科技大学、金域医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同建设,将对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响应速度、防控机制、诊治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结合此次应对疫情的经验,广东省卫健委提出,下一步将完善大湾区内疫情监测与信息通报机制,强化在防控机制建设、实验室检测、风险沟通和健康传播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定期交流传染病防治经验,建立区域内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整体提升区域传染病防治水平。 本报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5月01日 第 04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