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江苏苏州吴江区新湖明珠城郁金香公园内的50万株郁金香美丽绽放,吸引游人前来欣赏。 阙明芬摄(人民视觉) 4月17日,在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运送出口的集装箱。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3月20日,浙江杭州西湖畔的樱花竞相盛开,春意盎然。 丁俊豪摄(人民视觉) 在中国,多个省份有经济强市与省会城市平起平坐的情况。一个是省会城市,一个是国家计划单列市或区域中心城市;一个政经资源集中,一个经济基础好……这些城市,常被称作“双子星”城市。 同一省份的“双子星”城市,是如何竞争与合作的?“双子星”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有哪些好处?记者进行了采访。 你追我赶 “双子星”城市活力足 陈海鹏和陈海涛兄弟俩出生于山东东营,长大后,一个去了济南工作,一个在青岛生活。 问起青岛和济南哪个更好,兄弟俩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济南跟青岛比,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是省会的优势。作为省政府驻地,济南在山东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的,各方面的人才、资源还是最先集聚到这里来。另外,济南的交通优势也比较明显,铁路公路最为突出,飞机稍弱,但也在持续改进。”陈海鹏说。 陈海鹏如今是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扎根济南。在他眼里,现在的济南正是各方面发展最好的时候。“去年以来好消息不断,例如合并了原来的地级市莱芜市,体量更大了;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3个重点区之一,也是山东自由贸易区3个重点地市之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计划着进一步扩大朋友圈,促进同泰安、滨州、德州等地市的一体化进程。现在济南人的心气儿比较足,觉得济南在省内有底气了。” 日常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了。“我2004年刚来济南的时候,甚至找不到小剧场看话剧,这在北京是很平常的事情,那时候在济南却很罕见。现在,济南有了好几处大型演出剧院,虽然演出剧目的数量、频次与广州、武汉、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但好在不断进步。” 而在陈海涛眼里,青岛有的吃有的玩,就业机会也多,是个宜居又宜业的城市。“我更喜欢青岛,有山又有海。夏天可以去海水浴场游游泳,爬爬崂山,再来一顿海鲜大排档,别提多舒服了!到了冬天,不去海边玩,可以去逛逛台东、中山路。”陈海涛认为,除了好玩,青岛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前景也好。 济南和青岛,一直是山东省的“双子星”,一个是省会城市,另一个经济总量更大、区域经济影响力更突出。 在中国多数省份,省会城市往往“一枝独秀”,不仅政治文化资源集中,经济总量也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不过,也有部分省份拥有2个或更多经济体量接近的城市,比如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广东省的广州和深圳、江苏省的南京和苏州。一些省份不仅是“齐头并进”,甚至是“三强争进”,比如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这些“双子星”城市在经济增长、投资项目、城市建设、吸引人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竞争。值得关注的是,拥有“双子星”城市的省份,经济相对也更具活力。 优势独特 更易与省会形成“双子星” 在拥有“双子星”城市的省份,人们习惯于对这些城市的方方面面做比较,而城市之间也事实上形成一定的竞争之势。 2019年的地方经济数据出炉后,苏州市地方GDP稳居全国前十,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而前五名的城市有3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一个计划单列市。这让苏州格外引人注目,也让苏州市民很自豪。 宋梓天大学毕业来到苏州从事金融工作,5年前买了房结了婚,如今孩子已经3岁了。“说起苏州,很多人都会觉得是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但作为市民,我更看到了苏州的经济总量大、企业活力足、就业空间广、产业层级高,交通发达,生活便利。” 但在江苏省内,省会南京的地位和影响力,谁也不能否认。从事新闻文化工作的宁曦说:“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各类资源都比较多。作为六朝古都,历史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也丰富。我感觉南京发展空间很大,省会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南京和苏州这对“双子星”其实各有千秋。看经济总量,2019年全年,苏州市19235.8亿元,高于南京市14030.15亿元,可谓领先不少;但看增速,南京增速约8%,高于苏州约6%的增速,南京的势头的确很猛。 为何有些省份会出现这样一对引人注目的“双子星”?通常具备哪些条件?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双子星’城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的综合要素,新时期国家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等,都高度关联,因省而异,因地区而异。 首先,中国各个省份的人口规模都非常大。例如,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约1.1亿人,江苏省约8000万人,辽宁省约4400万人,福建省约3900万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止一个大城市,出现多中心的状况。”张建平分析。 其次,省会城市往往选址在全省地理位置比较居中的地方,既是行政中心,也慢慢会发展成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同时,在传统的经济大省内,省内通常还会有一些城市过去经济基础就比较好,经济总量比较大,甚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区位经济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更为显著。比如深圳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前三名;苏州靠近上海,区域优势独特,长期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领先城市;青岛也是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港同时是排世界前十名的大港。 此外,与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关系。省会城市往往有更多更好的资源聚集。同样,计划单列市作为副省级城市,在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获得了很多资源,得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竞争合作 把握平衡共同发展 “双子星”城市的存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 “从高质量发展方面来看,出现‘双子星’城市好处多多。”张建平分析。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间竞争,在吸引人才、吸引产业、吸引资金等方面进行比拼,塑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从而使得彼此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着眼于中长期发展,预计中国城镇化水平还要继续提升,未来将有大量居民从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继续向一二线城市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双子星”城市也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生活和就业选择。 很多人注意到,“双子星”城市不仅自身发展势头好,对人才和投资的吸引力足,而且各自带动周边中小城市,最终在省内形成活力旺盛的“城市群”,彼此间合作深入,要素流动畅通,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总体来讲,省会城市和经济主导的城市或者计划单列市错位发展,对本省和整个区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张建平说。 不过,近年来邻近城市争夺项目及资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陈海鹏谈到:“‘双子星’城市如果良性竞争,肯定是好事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城市之间得协调好、定好位,如果恶性抢夺、相互扯皮就不好。” 专家认为,未来“双子星”城市如何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平衡,是能否实现“1+1>2”的关键。 张建平表示:“一般来讲,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单纯的经济上你追我赶。在很多项目的运作以及全省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协调和沟通,应当做好顶层设计。”他举例,现在很多省份已经拥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平台,“双子星”城市分别有相应的片区。新的改革开放举措,同一区域内的大城市要注意优势互补,合作互动,既良性竞争,更良好协作配合,以改善营商环境为主要抓手,在竞争中共同成长。 近年来,中国多次出台政策,明确将大力推进城市群建设,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专家分析,“双子星”城市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未来中国可能有更多的优势城市崛起,而不是涌向少数几个大城市。“齐头并进”“星光同耀”将更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记者 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23日 第 04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