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IO DE CHINOS 华侨快报(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官方网站http://www.laicw.com 新手帮助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
国际刊号 ISSN 2530-1349 
西班牙华人网创立于2010年
源自戈雅的故乡——萨拉戈萨

Prensa para extranjeros “独立、公正、即时” 的新闻发布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 团体会员
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 成员 
“一带一路” 文化先行
“海聚推荐”是海外版 官方网站与西班牙华人网《华侨快报》的合作频道,所有文章来自系编辑的推荐发布
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弘扬正能量,促侨社进步。
微博 Qzone 人人 贴吧 微信

托举生命的希望

北京时间:2020-4-20 00:00| 发布者: 海外网| |原作者: 海外网编辑|来自: 海外网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简要上方) 赞助商广告位 15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1587321555242_1.jpg

小雨过后,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青草气息,风吹过路边挺拔的树木,树叶沙沙作响。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门的巨石上,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医者的使命与荣光,也镌刻在这里。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支支著名医院的医疗队,集结于此。接受重于泰山的生命之托,他们责无旁贷;奋力托起生命的希望,他们奋勇向前。

“舍小家,为大家”,对刚成立幸福小家的王光杰来说,这句话滋味尤深。如果没有疫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将与身为同行的爱人这样度过春节:除夕到家,与曾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吃年夜饭。后面几天,带着新媳妇给亲戚拜年。

“各位同道,医院将组建医疗队奔赴武汉。请大家考虑并和家人充分商量后自愿报名。”

除夕晚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刚上桌,王光杰的手机屏幕亮了。不到一刻钟,报名回复的信息在医院的微信群里就已“刷屏”。

“我们要去支援武汉,明天就回北京集合。”王光杰的话刚一出口,热闹的一家人顿时陷入沉默。屋里的人都是医务工作者,谁都知道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去吧,到国家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父亲打破了沉默。

母亲没有说话,起身帮儿子打包行囊,又找出几个口罩,塞到箱子里。她知道,儿子的决定是不会更改的。

选择重症医学时,王光杰就知道,越是在危难时刻,越需要医生勇往直前。

刚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王光杰发现,病房是新改造的,防护用品要省着用。事情多,压力大,王光杰白天用咖啡打精神,晚上靠安眠药入睡。两个多月,吃光三瓶安眠药。

在他抵达武汉的第八天,好消息传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愈了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是一名医务人员。“虽然口罩遮住了她的脸,但挡不住她的笑容。她的微笑,给我们和其他患者带来战胜疫情的信心。”王光杰说。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发现,每天床头柜上都会有一两样水果和营养品。她不知道,这是医务人员省下来,为危重症患者补充营养的。面对患者,不叫床号,而是根据年龄,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王光杰说,这是他们科室代代传承的人文关怀传统。

老人出院那天,王光杰特意去看她,发现老人正在床边等着他。“小伙子,谢谢你,我今天要出院了,就想再看你一眼。”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短有力的誓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姜华在内心默念过无数次。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武汉,他成了预备党员。

他不仅能治病救人,还能“治机器,救设备”。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在三十秒内为患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修心电监护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乃至坏掉的隔离门,都不在话下。姜华坦言,能干的都自己干,省得再有师傅穿防护服进来维修。

一名老年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这是很容易出现感染的环节。刚下夜班的姜华回来了,把任务“抢”了过去。

“气管插管麻醉师最拿手,当然是我来!”姜华说。

闷热的防护服、紧压的护目镜、好几层橡胶手套,都为操作增加了难度系数。而一旦操作时间长,又会增加飞沫扩散交叉感染的风险。

姜华泰然自若,操作沉稳有序,在护士精准的配合下,他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

脱掉隔离服,姜华才发现自己的两层衣服都湿透了。湿冷的汗水紧贴身上,在负压隔离病房气流吹动下,身子感觉有些冷。

下班路上,姜华看到樱花开了,春天来了,心里感到很温暖。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的爱人刚结束常驻非洲工作,准备回国与她团聚。可爱人还没下飞机,汪芳已随队飞往武汉。

汪芳热爱马拉松。得益于平时的锻炼,五十五岁的她,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状态丝毫不输年轻人。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就像在某些团体运动中,队友会把手摞在一起喊加油,每次进病房前,汪芳都会带领全体组员一同鼓劲。

汪芳热情似火,也温暖着患者。“大家好,今天感觉怎么样?”刚一进门,汪芳标志性的招呼脱口而出。听见这温暖而熟悉的声音,三十四床患者笑了,“哎呀,汪主任来了。听见你的声音就踏实。”三十六床患者站起来,“汪主任,你来看我们了,怎么感觉好几天没见着你了?”“昨晚汪主任就来过了。”三十五床患者说,“你当时去做CT了。”

“这才半天没看见,你们就想我啦。”汪芳的话,让大家笑声不断。

有些患者本身就是老年病患者,汪芳又是心内科副主任,平时拉着汪芳咨询心脏、血压问题的患者有不少。汪芳有求必应。

突发状况不期而遇。一名危重症患者的血压突然明显下降。汪芳有着丰富的心血管知识,此刻恰好用上。在给予患者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心率终于稳定下来,之后经过三次抢救,“直到我们再次交班,病情才稳定下来。”汪芳说。

汗水形成的雾气在护目镜上开了“花”,汪芳的心底也开出了“花”。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让大家增添了信心。

事后汪芳与团队医生的分析,印证了一个结论:新冠肺炎早期的积极干预非常重要。

在平时,早5点,杜斌就会出现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把所有患者检查结果看一遍,走到每张病床前,查看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这是他从医三十年养成的习惯。

杜斌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

这次出征前,几乎没人知道,他将奔赴武汉。直到杜斌出现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张照片里,同事们才恍然发觉,已经好几天没在医院里见过杜主任了。

2月4日晚,第一位转入ICU的患者情况紧急。刚从金银潭医院赶来的杜斌,决定立即为其进行气管插管。

此时,病房还未配齐气管插管所需的三级防护设备。杜斌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随后,一道道程序有条不紊进行,患者情况逐渐平稳下来,医疗队的士气涨了上来。

“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使ICU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在杜斌的推动下,患者管理从分时段负责制改为医疗组负责制,每位患者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医护之间高效配合,提升了治疗效果。

杜斌曾说,我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把所有的精力奉献给了患者,目的是为了挽救患者,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如今,很多患者的生活回归常态,看到武汉逐渐苏醒,杜斌感到很满足。

为了美好的春光,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琭璐

《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0日 20 版)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文章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海聚推荐栏目所有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方) 赞助商广告位 100欧元/月 广告联系微信:xbyhrw1
留学服务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闭

站长推荐广告位300€/月上一条 /1 下一条


©2009-2016 西班牙华人网 http://www.laicw.com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注册西中文化传媒促进会主办Powered byDiscuz!X3.4DIARIO DE CHINO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