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对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医生董锦沛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和医疗队的小伙伴们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回了信。接受采访的时候,董锦沛正准备去上夜班,话语中充满激动和开心。 从2月7日到武汉,董锦沛在危重症病房已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他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日常工作就是和来自医院不同科室的同事救治危重症患者。 “我们团队是多学科的综合团队,对病人整体救治十分有利。”董锦沛说。 刚到武汉,董锦沛坦言“心里有些担心”,他和同事负责的病区是新改造病房,一共50张床位。医护人员到位后,病人陆续从别的地方转运过来,病床很快收满了。看到这么多被疾病折磨的病人,董锦沛和同事把精力都投入到抢救病人上。 “那时真的很忙。”董锦沛说,“我们很快就投入到病人诊治和抢救中去了,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让病人尽快好起来。” 开始时,武汉医疗物资紧缺,董锦沛和同事需要思考在有限条件下更好实施抢救。由于治疗没有特效药,保持病人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董锦沛记得病房里有名70多岁的患者,进院后就戴上了呼吸机,插了胃管。病人情绪非常低落,躺在病床上一直不言语。很多病人家属都会打电话过来询问病人情况,他的病情却无人问津。原来,这名患者的亲属都被感染住院或被隔离。董锦沛和同事多方联系,终于让患者在电话中听到了女儿的声音。 “这名患者住院后第一次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董锦沛说,那个微笑,他永远忘不了。现在,经过团队悉心照料,这名患者已经可以下床站一会儿、慢慢走几步了。 董锦沛还记得有名88岁的女患者,进院后一直非常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当天,这名患者还在病房里小跑几步,对医生说,你们看我棒不棒?临走前,她还和当班医生、护士每人拥抱了一下。 “每逢病人出院,都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董锦沛说。(记者 张远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17日 第 02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