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转变,如果疫情在第一季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全面恢复生产流通,疫情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在可控范围。
2月10日,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顺德总部车间生产线上的员工全程佩戴口罩操作。 (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中国有哪些手段和措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释疑解惑,海外网推出“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本文为第一篇。 -----------------------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公共卫生安全遭遇严峻挑战,正常的经济秩序遭受一定冲击,中国经济也将进一步承压。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具体影响无法确切计算,但对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和消费层面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从消费层面来看,疫情对餐饮旅游、影视娱乐、客运交通等行业形成较大负面影响。东北、海南等旅游季节性热门旅游区域变得萧条冷清。以往热闹非凡的春节档电影市场也几乎整体消沉。这些都是直接可见的损失。 当然,客观评估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转变,如果疫情在第一季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全面恢复生产流通,疫情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在可控范围。 首先,完善的工业体系让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中国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大国之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当疫情发生,中国快速组织物资生产力量,比亚迪、波司登等原本与医药制造不相关的企业也可以“跨界”转产医疗物资用品,全力保障防控物资供应。短期内某一区域生产遭遇困难,中国也能及时找到可替代的企业和产品,维持产业链运转。而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实现正常运转,完整的产业链将有效保障企业高效率运转,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其次,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蕴含强大发展动力。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稳步扩容的中等收入群体。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但人们的消费需求仍然旺盛。即使在疫情期间,游戏娱乐、网上办公等也展现诸多亮点。当疫情平息,中国居民消费便会迅速活跃起来,可能出现一波反弹性消费,多元的消费需要也将带动相关企业迅速发展。 最后,充足的政策调控手段使中国经济具备抗风险的底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GDP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超3万亿美元,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1.2万亿斤以上,各项物资储备也日益丰富。拥有如此厚实的家底,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下,中国宏观调控有很多可打的“组合拳”。2月3日-4日,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开展了1.7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北京、上海、广东等也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援企稳岗、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少房租等举措缓解企业压力。充足的政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冲击。而疫情结束后,中国也可以充分运用各项调控手段,充分调配资源,迅速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履险如夷、化危为机,迎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于泽;整理/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