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启程前往湖北,队员们在出征仪式上手举“必胜”标语。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3日,正在执勤的河北张家口市公安局塞北分局交巡警大队大队长于维平,眼镜上全是雾气,口罩上冻出了冰溜子。史林 摄(人民视觉) 9日,浙江德清县武康街道代跑志愿服务队队员为群众购买蔬果。王正 摄(影像中国)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粟万龙(中)、杨红英(左)夫妻和哥哥粟从军一同参与防疫工作。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武汉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 医院里最忙的人 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州 “现在必须要尽快隔离所有的确诊和疑似患者,提防家庭聚集性感染的暴发。”这是杜荣辉跟记者说的第一句话,这位从1月3日就在一线奋战的医生,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 杜荣辉是武汉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也是该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负责全院疑似和确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她每天都要在3个隔离病区之间查房,观察100多名患者的状况,然后与同事们研究每一位病人的治疗方案。 1月3日,武汉肺科医院收治了6名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当时没有人清楚这个病症是否具有传染性。杜荣辉凭借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认定这个疾病极有可能具有传染性,并迅速向院领导提出建议,启动医院二级防护措施。正是这一举措,让武汉市肺科医院在后续的工作中没有医务人员感染。 而从那时起,杜荣辉就成了医院里最忙的人。每天早上8点上班后,常常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中午饭,而晚上更是经常要等到11点才能回家。回家后,她也不休息,因为深夜她才有时间去研究学习国内外专家针对疫情发表的论文和诊治观点,为更好治疗患者储备知识。 1月29日,62岁的急危重症患者王先生治愈出院了,这让肺科医院的医护人员非常振奋,也让杜荣辉对于抗击疫情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那个患者被送来时情况非常危急,已经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抢救13天后,情况才好转,从重症监护室转入隔离病区。”杜荣辉说,当时她不停地给该患者家属做工作,教他们如何做好防护。 杜荣辉认为,对于病人来说,心理疏导和救治同样重要。因为很多重症患者会逐渐失去信心,经常会问医生是不是自己快不行了。因此每次查房,她都会同这样的患者细致谈心,耐心疏导。 杜荣辉救治的所有患者,都有她的手机号码和微信。疫情暴发以来,她的微信里已有上百个患者来咨询病情。只要有空,杜荣辉都会就如何防控、如何居家隔离、如何就医进行详细指导。 杜荣辉笑着说,现在每天能睡足5个小时已经是奢望了。 “以前是我照顾女儿,现在她一个人在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什么都会做了,有几次居然还为我炖了鸡汤。”说到还在读书的女儿,杜荣辉笑了起来,但笑着笑着就流下了泪——她已经7年没有休过假,今年春节本来已经答应女儿一起去国外走一走。 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护士余康颖—— 看到患者出院最开心 人民日报记者 申少铁 2月8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赴黄冈市传染病医院二院区支援近20天的6名“白衣战士”终于平安归来。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落脚休息,就给领导递上了一封请战书,要求马上参加一线的救治工作。2月10日,他们将重新踏上征程,走进隔离病区。这6名“白衣战士”当中就有余康颖。 “疫情来了,我们医护人员就应该走在最前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们的责任。”余康颖对记者说。余康颖是罗田县人民医院的90后护士,入职不到4年。 余康颖支援的黄冈市传染病医院二院区的呼吸三病区住有20多个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十几名护士三班倒,24小时全程护理这些患者。“当时防护服比较紧缺,我们为了节约防护服,在病区的8小时不上厕所、不吃饭。”余康颖回忆,考虑到上厕所要脱掉防护服,不敢多喝一口水,“昨天回到酒店,我一连喝了好几杯,真是畅快!” 根据医嘱给患者输液、打针、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给插着气管的患者吸痰……这是余康颖的常规工作。病区内的患者由于与家属完全隔离,日常生活完全依靠护士来照顾。帮患者拿饭、打水、清理床单、擦洗身体、喂饭甚至协助卧床的患者大小便,这种本应该由患者家属干的活,余康颖从来不挑剔。当有患者向她表示歉意和感激时,她经常轻轻对他们说:“在这里,我就是您的亲人!” “患者由危转安,再出院,作为护士最开心的莫过于此。”余康颖回忆。 一个67岁的女患者住进医院时情况特别严重,血糖较高,躺着动不了,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余康颖在护理这位患者的同时,不断开导她、鼓励她,让她不要放弃。经过几天的救治,该患者的状态越来越好,能自己吃饭了,也能下地走动了。又过了几天,该患者的两次检查结果都是阴性,符合出院标准,不久就出院了。“这位老奶奶真坚强,能治好出院,真不容易,也进一步鼓舞了我们。”余康颖说。 2016年3月,余康颖在街头跪地施救一名倒地后昏迷的老人,画面被一名网友拍照并发到了网上,引来千万网友的点赞。她也因此被黄冈职院评为“最美大学生”。 “我当时已在县人民医院实习了,虽然还在上大三,但已经算是一名护士。看到倒地的老人,我的第一反应是救他。”余康颖这样解释。 2月10日,余康颖将再次踏入隔离病区护理患者。在日记里,她坚定地写下:再次出征,更加让我感受到这份职业的神圣。 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妇联志愿服务队—— 雷锋故乡的“爱心妈妈” 人民日报记者 杜若原 申智林 “开饭啦!”2月7日下午2点,长沙市望城区指定的宾馆里,刘建华喊3岁的桐桐吃饭。香干炒肉、胡萝卜烧鸡、海带排骨汤……美味的菜肴摆满餐桌。就在两个小时前,她刚刚获得桐桐接下来14天的“监护权”。 桐桐跟着做生意的父母从温州到长沙望城生活。今年初,父亲带他去武汉探望爷爷奶奶。1月22日返回长沙后没多久,父母先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都被确诊新冠肺炎,进入医院隔离治疗。幸运的是,3岁的桐桐在几次检测中均显示尚未被感染;棘手的是,接下来一段观察期,除父母外在长沙再无亲人的桐桐,谁来照顾。 望城是雷锋同志的家乡,学雷锋做好事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望城区妇联长期组建有一支爱心妈妈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第一反应就想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照料,但医院不允许,而且我目前的工作条件不允许……”情急之下,望城区妇联主席刘群英试探着发了一条“求助信”给身边几个熟识的朋友。 没想到,信息才发出去不到5分钟,就有3个人回复,争相照顾孩子。有人将“求助信”发到工作群里,不到半个小时,就有29个人接力报名。 最终,经过筛选,望城区妇联挑选了在早教机构工作的刘建华作为第一人选,其他人作为梯队人选,专门照看医护人员子女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2月7日上午,在取得桐桐家长授权并经过健康检验后,刘建华在丈夫的陪同下,正式接过照顾桐桐的“接力棒”,成为桐桐的“爱心妈妈”。 为了照顾好桐桐,刘建华早早准备了口罩、消毒水和适合桐桐穿的衣物,还买了3桶适龄奶粉。由于前期与桐桐父母建立了联系,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兴趣等,她准备的玩具和绘本等让桐桐玩得很高兴。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作为雷锋家乡人,更应该将雷锋精神转化为学雷锋的具体行动。”刘建华说,她这个“爱心妈妈”,要让接下来的14天,变得更加温暖。 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者张玉星夫妇——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 人民日报记者 苏 滨 2月5日,在武汉做建筑工的张玉星、文静夫妻俩没有接听老家打来的十几通电话,家人有点急了。 第二天下午4点多,电话总算接通,传来疲惫的声音。原来,张玉星夫妻俩连日来一直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加班,实在太疲惫,睡得太沉,电话响了十几遍,愣是没听到。 两口子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常年在武汉当建筑工人。 年前,因为许多工友们早就走了,影响了张玉星所在工地的施工进度。 左思右想,为了赶上工期,他们决定先留下来,等大多数工友回来了,再回去看父母。 1月25日,大年初一,手头的工程终于结束了。晚饭时张玉星突然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个工地,工期只有10天,需要24小时连轴转,确保如期完工……” 虽然没具体问,但想到最近的疫情、紧迫的工期……张玉星意识到要干的活儿不寻常,放下碗筷就往指定的集中地点赶去。 到了地方大家才知道,是要在这里建一座医院,专门用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夜深了,工地依然灯火通明。工人分成两拨,白班夜班两班倒,24小时不停工。张玉星两口子负责在工地捆扎钢筋,尽管带着厚厚的手套,双手还是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老茧。 累了,就背靠背在机器声中眯一会儿;饿了,就吃口泡面填填肚子。他们咬牙坚持,终于扛到了医院建成。 2月4日,医院开始收治病人。医生们在里面忙救人,戴着口罩的张玉星和文静在医院外收拾,他们要用一天时间,把外面的建筑材料全部清理干净。20多个小时没合过眼,最后腰都直不起来。 虽然很累,但是他们跟其他人一样,都心甘情愿。“就希望疫情赶快过去,住进医院的病人赶快好起来,武汉变回以前热热闹闹的样子。”张玉星说。 安徽六安市金安区东石笋村支书汪昌华—— 危急时刻就要站出来 人民日报记者 田先进 对于安徽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东石笋村支部书记汪昌华一家来说,这个除夕夜,跟往年有些不同。 “太忙了,我和孩子他爸都没时间做年夜饭,幸好隔壁邻居送了一点吃的,这才让儿子没挨饿。”汪昌华感叹。 得知疫情后,汪昌华和爱人王前进就开始忙活起来。 “我老公是一名村医,我们跟村两委的同志一起走进村民家,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汪昌华说,“今年过年,都没去和公公、婆婆好好团聚。” 毛坦厂镇地处三县交界、国道省道交织,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再加上六安市紧邻湖北,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汪昌华积极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并抽调21名共产党员组成了“抗击疫情服务队”。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挨家挨户摸排登记,记录外流人员信息,安排党员在村里悬挂宣传标语,封闭乡村小路,在主路上卡点。 王前进对服务队成员进行医学防护宣传培训,走进村民家中,发放防控疫情倡议书、防控常识明白纸。 刚开始,一些村民还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依然和往常一样,聚在一起,也不戴口罩,觉得汪昌华有点小题大做。 “反复,只能反复地讲。”汪昌华走进村民的家中,把疫情的严重性,一字一句,说通说透。 随着疫情的发展,最近村民的防范意识有了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加入到防疫队伍中来。“昨天,村里有个大学生跟我联系,说自己在学校里入了党,看到这段时间大家都很累,他可以随时顶上。”汪昌华欣慰地说。 工作时长近12小时,走访群众近80户,这是汪昌华和王前进夫妻俩每天的工作量。“危急时刻,匹夫有责,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每个人都要站出来,为打赢这场战斗做出自己的贡献。”汪昌华说。 河北张家口市公安局塞北分局交巡警大队大队长于维平—— 零下28摄氏度的坚守 人民日报记者 史自强 眼镜上的浓浓雾气,眉眼间的冰冷雪霜,口罩下的冰凌……在这场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河北张家口公安机关一名执勤民警,严寒中低头查看证件的瞬间被记录下来,引人动容。 这张在零下28摄氏度环境下拍摄的照片,仅仅是他在检查站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的一个缩影。有网友留言:“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却知道他为了谁。” 2月4日晚,记者连线照片中的民警于维平,他是张家口市公安局塞北分局交巡警大队大队长,一名党员,目前正在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疫情防控检查站,执行疫情防控阻击战任务。 “这里是张家口市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交界处239国道,每天通行车辆500多台,行人700多名。”于维平说,“虽然人和车不算多,但是我们这里24小时都在岗位上坚守着,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绝不漏过一辆车、一个人。” 据了解,按照张家口市公安局党委的工作部署,检查站24小时对进入塞北管理区的救护车、重点疫区车辆以及非法贩运活禽、野生动物的车辆拦截查控,协助卫健部门做好疫情检测、人员检查和病患控制;做好检测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加强急救车辆管理,严禁远距离运输传染病人,防止疫情扩散。 现在这里还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于维平和战友们穿了三层棉裤,棉服外套着羽绒服,戴着棉帽子、防风护目镜和口罩,依然能感受到透骨的寒冷。“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执行疫情防控任务,主要工作是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检查,维护交通秩序,确保群众安全。” 8个人分成4组,24小时不间断上岗,眼镜上罩着雾气,哈气在口罩上结出了冰凌。据统计,截至目前,塞北管理区疫情防控检查站已经检查过往车辆近5000台,检查人员近万人。 “虽然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咬牙坚持。”于维平坚定地说。 主动投入海南抗疫的辽宁退休医生董捷—— 在第二故乡再赴一线 人民日报记者 闫 旭 朱荣鹏 海南省澄迈县人民医院会诊室里,67岁的董捷与县医疗组成员正认真研判着本地疑似病例,给出详细观察诊断建议。 “看着病情蔓延,跟着着急,有义务出一份力。”董捷原为辽宁省武警总队医院传染病专业的副主任医师,有着30年传染科工作经验,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董捷主动联系所居住的澄迈县“候鸟”工作站,投入抗疫一线。 “董大夫每天参与疫情防控防治工作,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护工作指导、共同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与外省在定点医院工作的同学沟通共享防护知识……”澄迈县人民医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上岗以来,董捷不辞辛苦,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获得大家的敬重。 “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与家人在海南过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我有信心与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由于年纪较大,家人对他再赴抗疫一线表示担心。董捷耐心说服家人,每天及时与家人分享工作情况,消除了家人的担忧。 疫情发生以来,在海南的医卫行业“候鸟”们纷纷请缨。 陵水黎族自治县成立了“候鸟”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分为医务指导组、特情处理组等5个工作小组,成为该县抗疫工作中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亚市吉阳区10名医疗领域的党员“候鸟”人才志愿组成了应急医疗团队,在卓达社区、红沙社区街头巷尾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为过往居民免费测量体温、发放资料、讲解疫情防控知识。 “当前疫情紧急,让群众提高防控意识、做好防控措施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候鸟’医疗卫生人员,能够发挥余热,我感到很荣幸,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团队成员贾江田说。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