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湖北省丹江口市和秭归县已实现脱贫摘帽,当地积极巩固脱贫成果:解决运输、销售难题,继续壮大产业;对已脱贫户跟踪问效,压实干部责任;转变村民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多措并举,确保老乡生活不返贫、发展可持续。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进入鄂西后,上游末段穿过坐落于西陵峡畔的秭归,最大的支流汉江则北过十堰,流入丹江口水库。独特的库区小气候,使这一带盛产柑橘。 车辆行驶在一座又一座山岭之间,虽处冬季,却满目苍翠。其间星星点点的橘黄,宛如一盏盏点亮的灯笼。“这个品种叫九月红,甜中带点酸,在网上卖得可好哩。”秭归县绿丰柑橘生产营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仁发说,全村2100亩地都种了脐橙,“脱了贫,大伙干劲更足了!” 2019年4月,湖北省丹江口市和秭归县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0.11%和0.09%。摘帽之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老乡生活不返贫、发展可持续?记者进行了调查。 造桥修路,拓宽市场 让特产“运得出、卖得好” 轰隆隆——一辆轨道运输车穿梭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的一片脐橙林里,不一会儿工夫,满载黄澄澄的脐橙“爬”上了坡。这种装置一次能运送800斤到1200斤的货物,被当地人称为“田间小火车”。 “山区地势沟沟坎坎,劳动力成本高。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运输。”郭家坝镇服务中心主任向进说。山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杵一拖一千多”。当地柑农介绍,背运橙子时,一个壮劳力肩挑背扛,累了用小棍支住背篓歇口气,后头拖带个人专门采摘。忙活一整天背1000多公斤,工钱至少1000多元,普通农户根本承受不住。 针对这一难题,县里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在山区应用推广轨道运输车。向进介绍,去年全镇加快了铺设进度,目前一期累计建成58条线路。放眼全县,轨道全长已超过1万公里。 脐橙不光要“内运”,关键还得“外送”。去年9月27日,秭归县最大的精准脱贫项目——秭归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记者登高遥望,群山环抱之中,主桥横跨香溪河,连通了南北两岸,为秭归脐橙出山打造了一条通衢。 早前,地处长江桥北岸的归州镇香溪村,脐橙品质上乘,只因不通桥、不通路,柑农只好低价销售,还求着商家收购。“以前过江靠汽船。现在运输的卡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公斤还多卖2块钱呢!”村民向培胜话语间是满满的底气。据估算,仅此一项,每年给香溪村柑农增收400万元左右。 有了大桥,还要大市场。丹江口市是优质柑橘生产基地,曾经,销售之难拦住了柑农脱贫致富的步伐。 现在有了变化。在丹江口库区习家店镇柑橘交易市场,满载柑橘的三轮车在人员引导下鱼贯而入,一台台卡车整装待发。“建起专业化的交易大市场后,大量的柑橘货源集中起来,有了议价权。柑农不愁销路,增加了收入渠道。”丹江口市库区柑橘交易大市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伟介绍,每天有上百辆大卡车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日销售量可达200万斤。同时,交易市场还为邻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每年发放务工费6000余万元,人均月增收2200元。 跟踪问效,压实责任 逐项逐户逐人补短板 走进丹江口市蒿坪镇王家岭村村民张书海家,易地搬迁后的安置新房窗明几净,生活便利。门口贴着的明白卡上,详细列出了一家三口的各项收入情况。 张书海家里种了3亩辣椒,3.5亩油菜。前年全家顺利脱贫之后,村里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张照风还时常给他们带来新的政策信息。去年年初,荣熙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辣椒车间招工,张书海的妻子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每月能增加1700元收入。 脱贫摘帽以后,丹江口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跟踪问效,对已脱贫户持续关注,对存量贫困人口全面核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项逐户逐人补齐“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短板,确保稳定脱贫。 补短板,怎样才能补到老百姓心坎里?在秭归,月光下、院坝里举行的“村落夜话”,正在打开村民们的心扉。 晚饭过后,杨林桥镇杨林桥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人声如潮。“有土地、有资金,可到底种啥好?”“屋后还有根木杆子电线桩,不安全!”……多场夜话会下来,一本本问题台账摆在镇党委书记王功赵的办公桌上。收集的问题涉及产业发展、道路改造、旅游发展等9个类别。每条问题后,都备注了解决期限及责任人。 “当面锣,对面鼓,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杨林桥村村民马学军说。去年7月以来,秭归全县乡村开展了800多场次“村落夜话”,1000多名干部深入186个行政村,收集问题1900多条,当场解题300多条,其余问题全部限时办结。 “脱贫看长久,除了压实现有扶贫干部的责任,也要重视培养后备扶贫力量,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丹江口市扶贫办主任陈少斌说。 截至2018年,丹江口在全市建立了484人的村“两委”后备干部库。其中,能人大户89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6人、复转军人43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52人、外出优秀务工经商人员107人。 村民参与,动力更足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依偎在长江支流童庄河畔的秭归县郭家坝镇熊家岭村,从海拔200米的山脚到海拔800米的山坡,漫山遍野都是脐橙树。山下一条路沿着河畔通向长江岸边,山腰一条路绕过山顶通往山外。 “下山的路,望得见,过不去。上山的路,运上去,脚发软。”家中有14亩橙园的熊仁军说,同样辛苦劳作,每年比同海拔、交通方便地区的种植户运费多花2万元,卖价少了2万元,“路要是通了,这4万元完全可以揣进兜里。” 10多年了,路为啥迟迟修不通?村支书孙大禄说,修这条路的效益显而易见,但由于占地毁树、集资筹劳等诸多问题,就这样一年年搁置下来。 去年3月,秭归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公示,其中就有打通这条断头路的项目。“这次说什么也要把路修成!”村民张邦翠第一个在村民大会上主动提议,50多户村民跟着投下赞成票。 修路有了项目资金,但路怎么修?地怎么征?树怎么换?开了十几场会,问题一件件捋清了。“谁参与、谁受益”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原则。这回,村民自己选出了村落理事会成员,修路中谁管账、谁管协调、谁监管,都由村民自己说了算。经费不够,村民集资10余万元,补足项目资金缺口。 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现出“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国家政策再好,也要靠自己勤劳去挣啊。”秭归县两河口镇天池垭村村民梅春枝感叹。前些年她身体不好,医药费和孩子学费这两座“大山”压得家里喘不过气。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忧心事得到化解。去年种地加上就近务工挣了1万多元,今年家里又添了两头牲畜,“再努努力!争取收入能过2万元。” 行走乡间,村落对面的河水在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着脐橙,枝头上已经结出果实,溢出阵阵清香。(记者 郁静娴) 《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9日 13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