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澳门新八景”之一——西望洋山。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 澳门旅游塔,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高达338米。带着对新澳门的憧憬,这座塔在回归前夕破土兴建。如今,它已成为媲美大三巴的澳门新地标。 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登上这座塔,在观景台漫步,眺望富有历史感的老街区与鳞次栉比的新高楼。在塔内的其他楼层,大家既可以购物、品尝美食,也可以享用娱乐休闲设施、挑战极限运动。可以说,透过旅游塔,人们看到了澳门经济多元化的崭新风貌。 从回归前世人眼中的“赌城”,到现在知名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正在变身中的澳门让世界惊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澳门也坚持发展成果为居民共享,不断完善民生保障,营造“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氛围。 经济多元初显成效 “嗡-嗡-”伴随着大马力引擎的咆哮,外形五彩缤纷的赛车在公路上你追我赶、尽情漂移;座位席上、马路边的观众无不侧目,对刺激惊险的场面发出惊叹。2019年11月14日,第66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在澳门举行。这场精彩的体育赛事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角逐,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赴澳观看。 “我们白天看比赛,晚上就去西湾湖广场的澳门美食节品尝各种风味小吃,每天的生活很丰富。”来自浙江的游客郭高晓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会来澳门好几次,观光、看比赛、参加会展,行程很充实。澳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面貌,也让他印象深刻。 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澳门本地生产总值(GDP)从回归之初的519亿元(澳门元,下同)增加到2018年的4447亿元,人均GDP达64万元;2018年底,特区政府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056亿元,外汇储备为1636亿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93倍和6.2倍,大大增强了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物价保持稳定;本地居民充分就业,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2002年,特区政府开放幸运博彩经营权后,澳门博彩业获得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回暖,进而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居民所得的提高。2003年,特区政府提出“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致力改变“一业独大”的问题。截至2017年底,澳门的会展、金融、中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总额对比2015年增加23.6%,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见成效。 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下,澳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澳门旅游人数的数量从1999年的700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3500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占比从回归初期的两成左右上升至近年来的七成。2003年内地与澳门签订CEPA并开放赴澳“个人游”、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在发展旅游方面,澳门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新年烟花表演、花车巡游、世界旅游日托盘比赛、国际音乐节……在发展旅游方面,澳门的精彩活动越来越多。 在会展业方面,2018年,澳门共举办1427次会议及展览,会展活动与会及入场人数达212.2万人次;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和美国、欧盟药典开展广泛合作,逾10款中药推出世界标准;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重点推动澳门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葡语国家企业融资平台”“葡语国家融资租赁平台”以及“葡语国家贵金属(黄金)交易平台”,发展人民币清算、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特色金融服务。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对于澳门居民来说,2019年7月2日是具有幸福感的一天。根据澳门特区政府2019年推出的现金分享计划,澳门居民从这一天起开始陆续收到发放的现金,每名澳门永久性居民可获发1万元,非永久性居民获发6000元。 澳门居民收到的“红包”,可不止来自现金分享计划。“澳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在接受采访时,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傅自应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在澳门,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享有以下福利——每月养老金3630元,每年敬老金9000元、现金分享1万元、公积金7000元、养老补贴3630元,算下来平均每月可达6099元。 澳门回归以来,积极投放资源、努力改善民生福利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理念。近年来,在稳健的公共财政基础上,特区政府进一步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房屋等民生领域加大资源力度,实现“共建共享、惠民利民”。 特区政府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并按学年给学生发放“学习用品津贴”“膳食津贴”“学费补助”等,最高可达16050元/人。在高等教育方面,不论澳门青年在本地升学,还是赴海外深造,都可以获得相应奖学金的支持。 特区政府坚持“预防优先、妥善医疗”的政策,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初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保证每个社区都有卫生站或卫生中心,让公营医疗机构的轮候时间大为缩短。据统计,澳门居民平均寿命达83.7岁,居世界第3位,多项其他健康指标也位列世界先进水平。 特区政府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将近年已确定收回的土地优先考虑用于建设公屋和公共设施,以保障居民的住屋需求。2012年,特区政府在完成建设1.9万间公屋后再度建设6300多间公屋。今年11月27日,2019年经济房屋申请正式启动,特区政府将为澳门居民提供逾3000间公屋。此外,特区政府也推出措施调节房价、放宽澳门青年首次置业的贷款比率,解决“上楼难”。 和谐社会友爱互助 2017年8月23日,几十年一遇的强台风“天鸽”袭击澳门。“天鸽”登陆造成澳门10人死亡、240多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15亿元。美丽的小城顿时满目疮痍。 经澳门特区政府请示和中央政府批准,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协助参与救灾工作。与此同时,澳门各社团和群众也自发参与灾后救援,重建美丽家园。 “‘天鸽’台风过境后,我们妇联会的很多成员第二天一早就上街清理垃圾、给独居的年长者送餐。大家不需要过度动员,都自觉参与志愿服务,为帮助弱势群体、恢复澳门面貌做一点微小的贡献。”采访中,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会长贺定一自豪地表示。 澳门有“社团社会”之称,早年间因为澳葡政府的忽视和管治不力,澳门居民为了改善生活、争取权益,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社团。回归后,这些社团秉持“爱国爱澳”传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全心全意服务居民,在特区政府和居民中扮演桥梁纽带的作用,让澳门成为一个友爱互助的和谐社会。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简称“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说,回归以后,特区政府特别支持民间社团开展工作,逐渐形成了“政府下单、民间服务”的公益模式。“我们街坊总会就像一个‘超级居委会’,从3岁到100岁都管,覆盖了从托儿所、中小学、辅导中心到家庭服务中心、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再到颐康中心、长者护理中心乃至善终服务全过程。” 吴小丽的话准不准,看看街坊总会大楼就能略知一二。除了行政办公室,该大楼其他各层被划分为多功能礼堂、羽毛球场、舞蹈教室、录音室、图书馆、体适能训练、老人护理中心等,分别用于老年人照顾、社区服务和民众文体活动。 参与特区各项重大活动、广泛收集并及时向特区政府反映民意、积极向居民宣传中央大政方针、组织居民赴内地参观交流……澳门社团的工作重要而充实。 “大家都是街坊,人情味是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景。”吴小丽这样表示。 记者 柴逸扉 王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2月16日 第 04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